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杉木是我国常见的造林树种,作为速生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对杉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树轮气候学,缺乏生理机制以及短时间尺度上的径向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本文利用带状树干径向测量仪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不同林龄的杉木进行连续监测,以最大值法提取日径向生长量,用Gompertz模型对径向累积生长量进行模拟,确定生长季,并通过R软件以及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杉木的日径向变化动态表现出明显的昼夜交替现象,且生长季与非生长季的平均日径向变化规律一致,气温是影响南北方树种日径向变化动态差异的主要因素。(2)不同林龄杉木的径向累积生长都经历了缓慢生长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微弱生长阶段的“S”形过程,和日振幅变化过程:弱变化阶段、强变化阶段、中等变化阶段相吻合。且不同林龄半径累计生长量呈现中龄木(6.298mm)>幼龄木(4.28mm)>近熟木(3.84,mm)>成熟木(0.24mm)的趋势。(3)利用Gompertz模型得出杉木的年生长期较长,且不同林龄的年生长期随林龄增加逐渐缩短,生长季开始的时间却随着林龄增大而向后推移。生长期分别为:2月初-10月末(幼龄林)、2月末-9月末(中龄林)、3月初-7月末(近熟林)。利用最大值法得到不同林龄杉木的月值生长量差异,得到了成熟木的主要生长期(4月-7月)。(4)在一天尺度上,随着林龄增加,径向生长对气象因子响应的敏感度降低,幼龄木更易受到降水、温度的影响。水分能够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且随着时间延长至7天,降水对不同林龄的促进作用增大,且中龄木、近熟木中平均温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5)以21天为窗口的滑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的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生长季初期(3-4月)与末期(9-10月)的降水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而5月、7月降水起到相反作用。温度对径向生长的响应同样存在年内差异,在生长速率最快的5月,最低温是主要的影响因子,能够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而生长季初期(3月底4月初)以及8月份的平均温与最高温会抑制杉木的径向生长。因此在经营杉木人工林时应在生长季初期增大降水强度,控制平均温度从而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研究不同林龄杉木的年内径向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树木年轮学以及重建高分辨率环境演变历史提供重要途径和基础,更好的规划被监测树种在不同林龄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