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作为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具有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征。在这些过程中,肿瘤细胞首先要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基底膜相互作用。故细胞外基质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首当其冲。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因为具有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中的一员,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因其独特的作用也备受重视。它不但可以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同时可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前体并使其活化。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作为判断肿瘤内微血管生成的指标,已经广泛的被认为是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跨膜糖蛋白(CD105)主要在表达于处于增殖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作为新生血管的标志特异性强,而成为MVD重要的标志物。同时,CD105还可以通过对TGFβ活性的调节,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参与血管的生成。目前国内外对MMP-10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很少,且尚无MMP-10和CD105标志的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相互作用的报道。本研究课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MMP-10和CD105标志的MV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互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预测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2008年胸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非小细胞癌组织存档蜡块60例及癌旁正常肺组织20例。所有病例术前未经任何化疗和放疗。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8-75岁、平均55.6岁、小于60岁者26例,大于和等于60岁者34例;低分化癌22例,中分化癌18例,高分化癌20例;鳞癌28例,腺癌32例;Ⅰ期+Ⅱ期28例,Ⅲ期+Ⅳ期3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3例。全部标本经1O%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应用兔抗人MMP-10和CD105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苏木素染色。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MMP-10表达阳性率的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CD105标志的肿瘤MVD表达强度及其与MMP-10之间关系的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MMP-10在组织中的表达:MMP-10在NSCLC组阳性达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肺细胞(30%)(P<0.05);在高中分化的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3.2%,低于低分化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0.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为8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6.5%)(P<0.05);Ⅰ+Ⅱ期阳性表达率(53.6%)低于Ⅲ+Ⅳ期阳性表达率(84.4%)(P<0.05);在不同组织类型、性别、吸烟、年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105标志的MVD在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VD值为43.75±3.97,正常肺组织中,MVD值为33.25±3.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组的MVD值(39.6±5.1)低于低分化组的MVD值(44.7±7.3)(P<0.05);Ⅰ+Ⅱ期患者组的MVD值(37.6±5.4)低于Ⅲ+Ⅳ期患者的MVD值(44.9±7.5)(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43.8±6.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37.8±5.5)(P<0.05);在不同性别、吸烟、年龄组及组织类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组织中CD105标志的MVD和MMP-10表达的关系:MMP-1O阳性组的MVD值(39.23±2.6)大于MMP-10阴性组的(32.38±3.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8 P=0.013)。结论(1)MMP-1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的高低与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提示MMP-1O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血管的生成等过程。(2)CD105标志的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肺组织,MVD值的高低与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表明CD105可能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形成、侵袭、转移起促进作用。(3)MMP-10与CD105标志的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中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尤其是血管生成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