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血清TNF-α、IL-8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8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标准的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共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选取定喘、肺俞、丰隆、肾俞、关元俞5个穴位,每次选1对同名穴位,隔天注射1次,每5次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50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分的改变,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浓度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CAT评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AT差值变化,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MRC评分:治疗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MRC评分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分钟步行距离(6MWD):治疗后,两组患者6MW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6MWD差值要大于对照组(P<0.05)。5.肺功能:治疗后,治疗组FVC、FEV1%预计值、对照组FVC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FEV1%预计值、两组FEV1/FVC治疗前后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差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FVC差值大于对照组的FVC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FEVI%预计值、FEV1/FVC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6.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喘息、气短、乏力、畏寒、小便清长等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腰膝酸软、肢冷积分则无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咳嗽、咳痰、喘息、气短、乏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差值,经非参数检验,在咳嗽、乏力、小便清长的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TNF-α、IL-8浓度: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TNF-α、IL-8血清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前后TNF-α、IL-8浓度差值,治疗组浓度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设计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用力肺活量,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8浓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