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又再次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又再次投向了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那么,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有效促进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是否是长期性的,这显然是决定经济政策合理性的依据也是目前亟需回答的问题。理论研究普遍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因为其“外部性效应”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判断1998年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在控制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因素的影响下,本文重点考察了1998-2010年间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即期效应、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与人力资本存量的交互效应。从全国范围来看,最终结果表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和滞后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不显著或显著为负,滞后效应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从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显著为负,公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不显著;中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显著为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显著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显著为正;西部地区,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显著为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即期效应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