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基尼利《辛德勒的方舟》中三种伦理倾向的并置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c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用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托马斯·基尼利的作品《辛德勒的方舟》。基于伦理学与文学的紧密关联,伦理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然而,在现今的中国,从事外国文学批评的大多数学者们却有意或无意避免这一批评方法。本文试图阐明复兴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为其传统方法寻找新的转向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寻找新的转向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新的转向务必摒弃传统方法中的学究性评判,努力挖掘文本的伦理张力,肩负起道德责任,从而实现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回归。托马斯·基尼利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作家,尤以其历史小说而著名,其中赢得布克文学奖的《辛德勒的方舟》通常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作品中的伦理多元并存体现了其伟大之处,也是传统伦理学批评方法无能为力的。因而,用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分析《辛德勒的方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在澳大利亚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几部代表性历史小说中所表现出一贯的道德责任感。第二部分介绍论文的理论缘起、目的,意义与创新。 第二章简要探讨伦理学批评方法——回顾在中西文学批评史中它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后期所遇到的困难,并试图指出寻找伦理学批评方法新转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章首先简要综述了一些对《辛德勒的方舟》的评论研究,然后,论述小说的叙事特色和文本的复调性质并由此导出本文的论点:小说《辛德勒的方舟》通过并置三种伦理倾向——功利主义伦理倾向,康德(伦理)哲学倾向以及存在主义(伦理)哲学倾向——表明了文本的伦理深度和伦理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托马斯·基尼利的道德严肃性与道德责任心。 第四章探讨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中的功利主义伦理倾向。对文本中的一些功利主义声音做出分析:这些声音基于功利主义伦理原则——诸如“效用原则”,“最大幸福原则”——表现了主人翁奥斯卡·辛德勒不可动摇的英雄形象,同时对辛德勒不寻常的营救做出功利主义的解释,并对辛德勒的罪恶财富及无耻行为做出功利主义的辩护。 第五章探讨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中的康德(伦理)哲学倾向。文本中的一些声音——回应了康德的伦理原则特别是“绝对命令”和“义务原则”——对辛德勒性生活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从6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与产业结构政策相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为了强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成为这一阶段中小企业政策的理念。由于中小企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来阿尔及利亚加强全方位对外接触 ,以寻求军事合作。这首先表现在阿尔及利亚将改革现行军队体制 ,其次是将阿与 9·11事件后日益重要的安全战略接轨。为此 ,阿陆军参谋长最
目前企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形象塑造的关系日趋密切,大众传媒在企业形象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及传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态和新的传播方式层
目前变形监测越来越引起工程业主的重视 ,建立严密的变形监测控制网是做好变形监测前提 ,解决观测数据的处理、精度的匹配、网形设计的优化等技术问题 ,为建立符合要求的监测控制网提供技术保障
哈尔滨的历史即古老又年轻,作为一座近现代的都市,从崛起到现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几乎是我国大城市中最为年轻的,可是他却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北方民族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演绎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文化差异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