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用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托马斯·基尼利的作品《辛德勒的方舟》。基于伦理学与文学的紧密关联,伦理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然而,在现今的中国,从事外国文学批评的大多数学者们却有意或无意避免这一批评方法。本文试图阐明复兴伦理学批评方法以及为其传统方法寻找新的转向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寻找新的转向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新的转向务必摒弃传统方法中的学究性评判,努力挖掘文本的伦理张力,肩负起道德责任,从而实现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回归。托马斯·基尼利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澳大利亚作家,尤以其历史小说而著名,其中赢得布克文学奖的《辛德勒的方舟》通常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作品中的伦理多元并存体现了其伟大之处,也是传统伦理学批评方法无能为力的。因而,用伦理学批评的新方法分析《辛德勒的方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在澳大利亚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几部代表性历史小说中所表现出一贯的道德责任感。第二部分介绍论文的理论缘起、目的,意义与创新。 第二章简要探讨伦理学批评方法——回顾在中西文学批评史中它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纪后期所遇到的困难,并试图指出寻找伦理学批评方法新转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三章首先简要综述了一些对《辛德勒的方舟》的评论研究,然后,论述小说的叙事特色和文本的复调性质并由此导出本文的论点:小说《辛德勒的方舟》通过并置三种伦理倾向——功利主义伦理倾向,康德(伦理)哲学倾向以及存在主义(伦理)哲学倾向——表明了文本的伦理深度和伦理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托马斯·基尼利的道德严肃性与道德责任心。 第四章探讨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中的功利主义伦理倾向。对文本中的一些功利主义声音做出分析:这些声音基于功利主义伦理原则——诸如“效用原则”,“最大幸福原则”——表现了主人翁奥斯卡·辛德勒不可动摇的英雄形象,同时对辛德勒不寻常的营救做出功利主义的解释,并对辛德勒的罪恶财富及无耻行为做出功利主义的辩护。 第五章探讨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中的康德(伦理)哲学倾向。文本中的一些声音——回应了康德的伦理原则特别是“绝对命令”和“义务原则”——对辛德勒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