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重要的策略,前者主张以源语文化和原文作者为归宿,认为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因素。而后者坚持以目的语文化和译文读者为归宿,应用译语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代替源语,尽量传递给译文读者透明流畅的译文。翻译界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存在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源语和目的语(译语)的文化差异,异化派主张“保留”,而归化派却执意以目的语文化代替源语文化。两派都有各自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本文试图通过对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翻译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异化与归化的应用。理雅各的译本最大的特点是力求忠实原文,译笔严谨细腻。他的译本长期被奉为“标准译本”,在译界享有极高的地位。而辜鸿铭的译文别出心裁,尽量采用西方式的表达方式,为使内容和思想易于被西方人理解和认识,还广征博引西方的名句、典故参证注释,以勾起西方读者熟悉的思路。辜氏译本颇对西方人的口味,广为流传。因此,他们的译本为我们研究异化与归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本文指出,没有必要荐进行“异化”与“归化”的优劣之争,两种翻译策略都有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并从辩证的角度阐述了他们共存的合理性。“异化”与“归化”的关系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相互补充的。译者应该在对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及文本类型等因素的分析上作出选择。同时,在翻译中应避免异化过度与归化过度。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以外,包括四个部分。 引言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各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概介了《论语》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其语言特色和功能,以及((论语》在西方的翻译史,并简扼介绍了理、辜译本的不同特点。 第二章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章通过对这两个译本的分析,指出了两人在翻译中的不同倾向,即理过分重异化,而辜过分重归化,并分析了两人产生不同倾向的原因和两个译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第四章以理、辜译本为例,探讨了异化与归化各自存在的价值,指出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及读者对象来确定其应用,但应避免异化过度与归化过度。 结论对全文作了归纳和总结。关键词:异化归化《论语》 翻译目的读者对象比较研究文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