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故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的研究学者于2007年首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了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4-anaplastic lymphatic tumor kinase, EML4-ALK)融合基因,EML4-ALK融合基因是肺癌的驱动基因之一,它在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证实,ALK抑制剂治疗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为80%,故而对EML4-ALK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学的相关联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研究EML4-ALK融合基因在本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上筛选出相应的ALK抑制剂适用人群,并进一步探讨其作为新靶点在NSCLC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并经过两名病理学专家独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本24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和收集,将收集的2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8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根据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收集患者的相应病历资料。在两位病理学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脏切片选择相应具有代表性的病变部位制备组织芯片,使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80例癌旁组织中EML4-ALK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EML4-ALK阳性定位于细胞质中,显示呈棕黄色,结果的判定标准为随机观察5个高倍镜视野,计算其平均数,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根据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数的百分比分为:<10%为1分,10%-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根据细胞质染色程度分为:无阳性胞质染色为0分,淡黄色胞质染色为1分,棕黄色胞质染色为2分,黄褐色或颗粒状胞质染色为3分,两项得分相乘大于3分即判定为阳性。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应用卡方检验、连续校正卡方检验以及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结合上述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ML4-ALK基因在2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有18例表达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7.35%,而在80例癌旁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EML4-ALK基因在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06%,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13.43%, EML4-ALK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有性别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L4-ALK基因在年龄>60岁和≤6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10%,8.84%,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L4-ALK基因在吸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15%,在非吸烟或轻度吸烟(≤10包/年或戒烟时间长达1年以上者)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1.86%,二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非小细胞肺癌按病理类型分为腺癌和非腺癌两大类(非腺癌中包括鳞癌、大细胞癌及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腺癌患者EMLA-ALK基因阳性表达率为14.91%,非腺癌患者的EMLA-ALK基因阳性表达率仅为0.76%,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三组,其中高分化组的EML4-ALK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55%,中分化组的EML4-ALK基因阳性表达率为6.56%,低分化组的EML4-ALK基因阳性表达率为8.91%,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分组,可见低分期组(Ⅰ+Ⅱ期)中EML4-ALK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5.14%,高分期组(Ⅲ Ⅳ期)中EML4-ALK的阳性表达率为12.56%,且此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L4-ALK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高分期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患者,从而进一步证实EML4-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在正常组织向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EML4-ALK基因阳性患者多为非吸烟或轻度吸烟(≤10包/年或戒烟时间长达1年以上者)者、性别为女性以及病理类型为腺痛等特征,以此临床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筛选,可提高EML4-ALK的阳性率检出率,并以其为靶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