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一项研究[1]显示,1999年~2004年间,美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CKD患病率达13%,比1988~1994年间上升30%。目前西医对于早中期CKD的治疗以控制加重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治疗原发病及处理各种并发症等为主,而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则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目前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肾移植的治疗费用高,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大量研究表明,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尿毒症毒素水平,改善CKD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 IS)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分析IS与其他尿毒症毒素指标的相关性,并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CKD3-5期患者血清中IS、SCr等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了解该法对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法的治疗机制,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的建立:将血清样品用0.2%三氟乙酸-乙腈(10:90)混合液沉淀蛋白,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磷酸二氢钠缓冲液(含0.1%三氟乙酸,pH2.5)-乙腈(92: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80nnm,发射波长390nm。(2)本研究共纳入31例CKD3-5期的患者,按照患者接受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意愿,分别将其中的15例患者纳入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同时采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灌肠方进行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每周3次(隔日1次)。以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证候、相关实验室指标(IS、SCr、BUN、UA)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可准确检测人血清IS含量,且检测结果表明CKD患者血清中I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并与SCr、BUN有较高的正相关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SC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GFR均较治疗前升高,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治疗后I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S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UA的变化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患者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可准确测定人血清IS含量,且CKD患者血清IS与SGr、BUN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可明显降低CKD3-5期患者IS、 SCr等尿毒症毒素,升高eGFR,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观察期间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该法对CKD3-5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