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课题旨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的原则下,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中医四诊角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进行证候学分类,并以此归纳现阶段NAFLD在中医病名、证型上的分布,以达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为进一步的分析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奠定基础。2.内容和方法论文包括三篇综述及临床研究部分,并包括了一些引用的标准及拟定的表格、计算结果等。三篇文献综述,分别涉及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代研究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概述。意在充分了解目前中西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及不足,获得对该病认识的更多资料,为更科学的制定临床调查量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中,通过参考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并结合导师的临床经验拟定临床调查表格,收集病例。并对既往病史、烟酒嗜好、服药史、体重、身高、腰围、体重指数及中医四诊等信息进行了汇总。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了非参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及复杂系统熵聚堆等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相关结论。3.结果3.1本课题研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中,男性占61.875%,女性占38.125%,男女比例为1.62:1,男性多于女性。且有21.25%的患者中AST或ALT大于40U/L。病程分布以5~10年居多。3.2平均年龄男性与女性相比,经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提示总体样本中男女年龄有统计学意义(Z=-5.493,双侧P<0.001),女性年龄偏大,女性年龄大于男性。3.3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病男性与女性相比,经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提示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在诸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因素中,以肥胖、运动量少、工作压力大及嗜肉食为主,职业以公司职员和干部为多。3.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意义的阳性症状及舌脉分别为:烦躁易怒、胁肋不适、口苦咽干、喜太息、心烦、情志抑郁、嗳气、倦怠乏力、胸脘痞闷、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脉滑、舌苔腻、脉弦、舌苔白、舌苔薄、舌苔黄、舌苔润、舌少苔或无苔、舌质红或暗红。3.6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的方法得到24组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归纳为气虚、气滞、郁热、郁火、痰湿、瘀血、阴虚七个病性证候要素,病位要素则涉及肝、脾、胃。4.结论4.1男性、年龄40~59岁、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辛辣肥甘、运动量少及工作压力大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可能危险因素。4.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是AST、ALT等酶升高的重要原因。4.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型以肝胃郁热、肝郁化热、痰热(湿热)蕴结及肝郁脾虚、兼挟郁热偏多。5.创新点5.1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调查量表。5.2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统计方法及证候要素分析获得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特点。6.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6.1量表的制定以文献报导、诊疗指南及导师的临床为基础进行制定,而未进行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研究。建议以后完善专家共识,结合文献报导及诊疗指南进行科学的调查问卷制定。6.2收集病例样本小,病例人群较局限。建议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抽样流行病学调查。6.3统计结果分析显示痰湿及气虚两个证候要素与临床报导不完全相符,建议以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候特点研究应采用病证结合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