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重点工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实践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党的以人为本、为民谋福的为民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随着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伴随着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分析了改革开放在历史新时期和发展新阶段呈现的新矛盾和新特征,以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审时度势果断地做出了“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全面统筹、和谐发展”的促进现代化科学发展的新的战略部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民生建设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性重点工程来抓,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为民执政的执政意识,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和新诉求,是新世纪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向新阶段的重要突破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化实践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贡献。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民生问题,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断寻找改善民生的有效方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就是本文选题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根据。本文结构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内涵和民生建设的外延特点,并且对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民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和中国近代民生主义有益成果的继承和发展;第二部分探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的最生动体现;第三部分分析了现阶段中国民生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民生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指出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工程,并从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论文结论:认为以人为本、富民为重、民生优先的战略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创新型实践,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