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研究——兼论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城市空间组织的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化与郊区化的双重动力推动下,大都市区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要空间载体,对大都市区的研究成为国内地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中国大都市区快速发展的现实,利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大都市区进行了简化界定,并对其空间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对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全文由6章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分别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为理论部分,分别就论文立论所需的城市空间组织与大都市区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为中国大都市区产生的背景介绍。本章首先从建国后中国城市化历程入手,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市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空间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转变过程中大都市区的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第四章为全文的核心所在,对中国大都市区进行了界定。本章对国外大都市区界定方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国内现有界定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在此基础上,本人指出了国内现有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建议使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大都市区进行简化界定,并用新方法对2000年中国大都市区的范围进行了划分,进而对中国大都市区的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第五章为论文的实证部分。本章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对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用因子分析法对珠三角大都市区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第六章为结语。本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其他文献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退耕工程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重建的重要切入点,是扭转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的重
近年来,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通信等多领域学者对复杂网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掀起了其在不同学科的研究热潮。对网络复杂性问题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是一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特征,由于产业集群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影响面宽、带动力大,因而也是目前理论界、实业界和各级政府高度
洪涝灾害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损失与破坏严重;2)发生频率极高;3)影响范围极广,而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近几十年来,由于降雨的时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