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被在多数鸟类生活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繁殖阶段,筑巢生境的选择决定着鸟类繁殖巢的命运。鸟类筑巢时常依赖植被的隐蔽作用躲避天敌,或选择在无遮蔽物的裸露地面,以方便观察各种威胁的靠近,这是繁殖鸟类在躲避捕食者与视野障碍之间的权衡。碱蓬(Suaeda glauca)是渤海湾沿岸广泛分布的一种盐碱地植被。这种植被类型在鸟类的繁殖生态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以一种地面繁殖鸟类—环颈鸻(Charadriu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在多数鸟类生活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繁殖阶段,筑巢生境的选择决定着鸟类繁殖巢的命运。鸟类筑巢时常依赖植被的隐蔽作用躲避天敌,或选择在无遮蔽物的裸露地面,以方便观察各种威胁的靠近,这是繁殖鸟类在躲避捕食者与视野障碍之间的权衡。碱蓬(Suaeda glauca)是渤海湾沿岸广泛分布的一种盐碱地植被。这种植被类型在鸟类的繁殖生态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以一种地面繁殖鸟类—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为研究对象,在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开展工作,探究了环颈鸻对碱蓬生境的筑巢利用,从繁殖成功率和孵卵行为等角度分析了碱蓬植被对环颈鸻繁殖的影响。通过红外摄像机监视,确定了环颈鸻繁殖巢的捕食者类型以及被捕食时间。同时对部分环颈鸻繁殖巢开展保护笼实验,以评估保护笼对环颈鸻繁殖巢的保护效果。得到以下结果:1.在辽河口及周边区域记录到40.0%(n=234)的环颈鸻选择在碱蓬生境中筑巢,60.0%的个体在泥滩或者贝壳滩上筑巢。环颈鸻的表观存活率为29.9%,巢日存活率为0.926。碱蓬生境(20.7%,DSR:0.907)下环颈鸻的繁殖成功率明显低于裸滩生境(35.9%;0.937)。2.使用RMark包建立巢存活模型,除生境对巢存活率有明显影响外,筑巢巢材、繁殖时间、研究地、巢材与生境的交互作用对巢存活率也有显著作用。以碱蓬干草为巢材的巢存活率最低(DSR:0.859),使用石子的巢存活率最高(0.961);巢存活率在繁殖季内持续下降;保护区内(0.906)巢存活率明显低于保护区外(0.969);在裸滩生境使用碱蓬干草的巢存活率最低(0.764),在裸滩生境使用石子砂砾作为巢材的巢存活率最高(0.973)。3.环颈鸻巢捕食者主要为狗獾和黄鼬,捕食事件(n=30)发生在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之间,碱蓬生境中捕食者的拍摄率和裸滩生境没有明显差异。4.有保护笼的环颈鸻巢存活率(DSR:0.929)显著高于对照组(0.824),巢捕食率(50.6%)低于对照组(70.4%)。5.自然状态下,筑巢在碱蓬生境的环颈鸻清醒状态的时间占比高于裸滩生境;睡眠的时长占比低于裸滩生境;警戒时长和频次均高于裸滩生境。在裸滩生境模拟碱蓬生境筑巢的实验中,实验组环颈鸻清醒时长高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明显降低;警戒性没有明显变化。碱蓬植被作为渤海湾地区常见的植被类型,能为一定数量的环颈鸻提供筑巢生境。碱蓬植被作为筑巢生境和筑巢巢材均不能提高繁殖成功率,碱蓬植被对环颈鸻造成视野障碍影响其孵卵时的清醒状态、睡眠行为和警戒行为的时间占比。夜间哺乳动物的捕食是巢失败的主要原因。保护笼能对环颈鸻的巢存活率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可作为巢捕食率较高地区的地面繁殖鸟类的保护措施。
其他文献
以有机聚合物为先驱体制得的硅氧类陶瓷自身拥有稳定的结构,赋予了其众多优异的性能。人们为了改善陶瓷的性质,将其他元素引入到陶瓷中形成复合陶瓷以增加其物理化学性质并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使用有机先驱体转化的方法,以有机光敏树脂为原材料,以直接光固化的方式,并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高温热解等手段分别制备出了含有B、Ti、Cu元素的硅氧类陶瓷并对陶瓷的性质加以了探究。以硼酸作为硼源,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
在全球范围内,摩擦及其相关现象每年占能源消耗总量的近20%。为了尽量降低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种固体和液体润滑剂被用于机械系统的滚动、旋转和滑动表面。摩擦学材料主要分为三类: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聚合物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作为典型的无机非金属陶瓷材料,因其具有杰出的机械强度、高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电绝缘性、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使得其成为众多实际应用的原子级固体润滑添加剂的理想候选材料。不
碳酸钙在生物体和天然矿物中具有极高的丰度,是一种很重要的环境矿物。在碳酸钙矿化过程中,活性基团作为添加剂通常在晶体成核过程的早期起重要作用。然而,在此类研究中,关于聚合物中所含基团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的研究很少,其影响机制也不清楚。揭示官能团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碳酸钙结晶的控制机理,可为材料科学中类似的控制问题提供思路,为材料合成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设计依据。本文以衣康酸(IA)和N-乙烯基己内酰胺(N
巢寄生鸟类的雏鸟可以通过乞食声音的模拟来避免被寄主识别,促进亲鸟喂食。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作为一种典型的巢寄生鸟类,能在一百多种鸟类巢中寄生。在不同的寄主巢中,大杜鹃雏鸟是否会根据寄主的不同而调整乞食声音,相应的乞食声音变化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寄主的育雏努力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巢寄生雏鸟急促的叫声常被认为是超强刺激信号,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寄生鸟类的雏鸟需要调整乞食叫声策略来匹配寄
社会性单配制鸟类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配偶双方会有不同的育雏投入策略。鸟类亲代抚育是雌雄双亲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存在冲突,这是双亲之间相互权衡的结果,当亲鸟一方的投入减少或完全消失时,另一方将如何做出调整是目前鸟类行为学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是社会性单配制、双亲共同育雏的鸟类,本研究以杂色山雀为研究对象,于2019-2020年在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
202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新职业群体提供更广阔舞台》的评论文章。文章指出,"新经济孕育新职业,新职业是发展变革中的职业类型,不可避免存在‘成长的烦恼’。……新职业的发展对传统管理手段、劳动法律体系、就业管理服务、社会保障政策、技能教育培训等提出新要求,如何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补齐短板,促进新职业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是一道亟待解答的课题。"凡益之道,
鸟类的繁殖投入研究一直是鸟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虽然迄今为止发表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对于鸟类繁殖策略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并未取得一致结论。尤其是在亲本质量与繁殖投入关系的研究中,因鸟种不同,采用的亲本质量评价指标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因此该问题还有待继续深入探讨。鸣声是鸟类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尤其对于鸣禽来说,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鸣声可否预示鸟类的身体状况,是否与个体质量、繁
社区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目前我国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能力较弱。文章对疫情爆发后社区在人员排查、人员管控、宣传教育、生活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暴露出的多元治理体系不完善、公共卫生资源储备不充分、智能化建设水平不高、居民归属感认同感不强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提升社区韧性能力的四条路径:构建社区多元治理体系;补足公共卫生资源短板;加紧智慧社区建设步伐;培育居民凝心聚力文
新民地处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地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鸟类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但尚未有人对其鸟类状况进行过系统调查与研究。开展此研究,可为当地的鸟类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详尽的本底资料,同时也可为新民地区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新民各主要生境类型中的鸟类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