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畸人之“德”研究——以《德充符》为中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以其“波奇云诡、瑰丽奇谲”的语言吸引了数千年间学者不断阅读、研究,蕴含在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也一直为哲学家所着迷。庄子《内篇》七篇中,尤其是《德充符》中,刻画了王骀、申徒嘉、哀骀它等一批身体残疾、相貌丑陋却德行极高的怪人,这类人物集中体现了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哲学思想。  庄子似乎对形体怪异的人物有特别的热衷,甚至其笔下的动物、树木以及其他物品,大都奇形怪状,颠覆了世人传统的审美眼光。庄子如此用心地塑造这样一种病残的“畸者”形象,除了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还与他独特的内心精神追求有关。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目睹了数不清的人间疾苦,尤其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的身体残疾者,让庄子看透了当权者虚伪残暴的本性,也对普通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狭小胸襟而感悟良多。庄子深入内心世界,思考一种能够让人们摆脱世间一切疾苦的哲学,这又体现出庄子与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以及与佛家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相同之处。  但庄子以“畸人”为载体的“道”“德”思想又是独特的,既有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继承,又有对儒家仁义道德理论的批判。本文拟从庄子塑造“畸人”形象的写作背景、庄子之“德”的具体内涵、“畸人”之德的表现形式、庄子之“德”与儒家的关系、“畸人”形象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具体论述,以获得庄子寄托在“畸人”形象背后的深层哲学意味。
其他文献
网络边界的多出口网关系统具有路由器和防火墙的双重功能.本文基于Linux系统,在"自由软件"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出口边界网关系统,与专门的边界路由设备相比更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