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提取物冲击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G422胶质母细胞瘤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ou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回输诱导体内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及对颅内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探讨以DC为基础的疫苗对脑胶质瘤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用GM-CSF加IL-4从小鼠骨髓扩增出DC。将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超声波破碎后,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致敏DC制成疫苗。 10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6只,分别进行PB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DC皮下接种,每周一次共三周,一周后每组各取6只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诱导及活性检测(定量乳酸脱氢酶法),其余80只颅内接种G422胶质母细胞瘤(5μl/鼠,含1×10~5个细胞)。 另取80只昆明种小鼠颅内接种G422胶质母细胞瘤(5μl/鼠,含1×10~5个细胞)4天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进行PB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DC皮下接种,每周一次,共三周。 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小鼠死亡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平均生存时间估计及生存时间比较用Kaplan-Meier(log-rank test)法,CTL杀伤活性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论文比较用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法)。 结果:PB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DC组 CTL杀伤活性分别为(13.62士5.25)%、(25.19士8.99)%、(13.28土4.47)%、(40.65士3.85)%,疫苗能诱导产生针对G422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刀1)。用*422细胞超声波破碎后细胞提取物体外冲击致敏*C制成疫苗,接种疫苗后的小鼠能明显抵抗*422的再次攻击①<0刀5),具有免疫保护作用,P*s、未经致敏的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组生存期分别为(ZI.42士1.S6)、(24.00士2.36)、 (22.75士l.89)天,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DC组生存期为(32.42士3.80)天,前三组30天内均死亡,而疫苗组30天后仍有6队0%存活: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C回输兔疫接种至荷瘤小鼠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0<0刀5),肿瘤细胞提取物致敏的 DC组生存期为(22.0士3.12)天,35.0%超过 25天,而 PBS、未经致敏的 DC、G422肿瘤细胞提取物组生存期分别为(17.00士 l.62)、(17.SS士 1.80)、(16.92士2.20)天,且均未超过 25天。 结论:肿瘤提取物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免疫接种至颅内荷瘤小鼠能显著地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激活抗肿瘤T细胞,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该实验为DC疫苗免疫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王安忆的新作《考工记》借器物形神兼备地呈现上海历史,以动静结合的方式,用器物历史辉映人之历史;在常与变之中,以器物之情涵养人之情义。而器物书写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日常
重大疫情爆发期间伴生的舆情形势总是复杂多变,我国围绕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迅速打响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阻击战和总体战,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积累了
印度每年生产电影1900部左右,是世界年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托于多语种、多生产基地的电影生态体系,印度电影能在世界电影之林中保持比较旺盛生命力的发展态势,本土电影占据本土票房90%左右。产量如此高产,自然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并且一直有大量的影片直面社会现实,批判社会不公,其中女性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题材在影片中以多样形式呈现。  作为二十多个邦组成的多语种联邦制国家,传统、文化与国情复杂性不言而喻,这种
本实验根据用药次数的不同,将大鼠分为高频率注射组、中频率注射组和低频率注射组3个造模组进行造模。在造模过程中,分别在5周、8周和11周时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的性激素
江都水利枢纽万福等5座节制闸建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期间,由于设计标准低等原因,水上构件出现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以及锈蚀裂缝等病害。1983年在万福闸开展混凝土表面防护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广泛普及,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数字化已经渐渐从当初的发展趋势演变成了现实潮流,成人高等教育
“两当号子”是西秦岭民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腔调独具特色,既有“号子”规整、粗犷、嘹亮的鲜明特征,又具民歌的旋律优美、舒缓深情等形态,是当地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
“弱水”是古籍记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水名,在文学作品中又是一个常用的事典和重要的意象,通过对学界对“弱水”论述的梳理,参以方志,辅以实际地理形貌的考察,可知“弱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