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片生长因子(OGF),即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作为一种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已发现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分裂,但其对无脊椎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疣荔枝螺成体各器官、性腺发育周期不同时期的生殖系统各器官、早期发育各阶段的胚胎和幼虫体内OGF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对疣荔枝螺自身繁殖规律研究和其早期发育时期卵囊内注射OGF和纳洛酮(Nal)等多个角度研究探讨疣荔枝螺成体中OGF的分布及作用和OGF在疣荔枝螺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疣荔枝螺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从比较生理学角度为阿片生长因子在动物个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上的参考。
方法:(1)对疣荔枝螺成体和幼体中的O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定位结果规定:棕黄色部位为OGF强阳性,黄色部位为OGF阳性,淡黄色部位为OGF弱阳性;(2)卵囊内注射OGF和纳洛酮实验中,记录、统计疣荔枝螺幼虫壳高的日增长量和变化率,实验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注射药品组与对照组的壳高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3)性腺发育周期实验中定期取材,采用肉眼观察和镜检观察结合的方法,记录描述;(4)疣荔枝螺的繁殖生物学实验中,观察其一年的繁殖行为,记录描述实验结果。
结果:基于以上研究,得出实验结果如下:(1)疣荔枝螺成体各器官OGF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OGF在疣荔枝螺各器官广泛分布,与其他系统对比,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OGF分布较多,各系统不同器官和器官的不同部位OGF分布差异较大。(2)疣荔枝螺早期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胚胎和幼虫OGF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早期发育的过程中,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及之前的受精卵、二细胞、四细胞、八细胞、十六细胞和多细胞阶段OGF分布较多;原肠胚、担轮幼虫和早期面盘幼虫OGF分布很少;早期面盘幼虫出现神经节,OGF分布较少;原肠胚和担轮幼虫中很少有OGF分布;中期面盘幼虫和后期面盘幼虫OGF分布增多。(3)卵囊注射OGF和Nal结果显示:注射OGF组幼虫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且OGF对幼虫生长速度的影响呈剂量效应;注射OGF和Nal分别抑制和促进幼虫的生长,二者对卵囊孵化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性腺发育周期生殖腺观察结果显示,精巢和卵巢的组织结构呈周期性变化。按生殖腺的结构特点和精子、卵子的成熟程度将性腺发育周期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疣荔枝螺性腺发育不同阶段大体时间为:增殖期在9月~次年2月份,生长期在3~4月份,成熟期在5月份,排放期在6~7月份,休止期在8月份。(5)疣荔枝螺性腺发育不同周期生殖系统各器官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性腺发育不同周期,生殖系统各器官OGF的分布各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精巢、卵巢和前列腺在成熟期和排放期OGF分布较少,增殖期、生长期和休止期OGF分布较多;蛋白腺、卵囊腺和阴茎在成熟期和排放期OGF分布较多,增殖期、生长期和休止期OGF分布较少。(6)疣荔枝螺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疣荔枝螺为雌雄异体,产卵前雌、雄个体交配,体内受精,每年只有一个繁殖季节,为6~7月份,产卵高峰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每个繁殖季节产卵2~3次,幼虫孵化率很高,为98.3%。
结论:(1) OGF在疣荔枝螺成体各组织器官内广泛分布,OGF在疣荔枝螺早期发育各阶段分布呈规律性和卵囊注射OGF、纳洛酮实验综合说明,OGF在疣荔枝螺生长发育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 OGF在性腺发育周期不同阶段生殖系统各器官中的分布按时间呈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