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当代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牙本质被磷酸等酸蚀剂酸蚀。随后用蒸馏水等冲去酸蚀剂,尽管在临床上会用气枪等吹去牙本质表面残留过多的水份,但是水份或多或少地残留于牙本质表面。这些残留的水份会通过降解粘接界面的树脂粘接剂,导致使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机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的破坏及粘接强度的下降。本研究通过人工合成多巴胺仿生类似物,即甲基丙烯酰胺多巴胺(dopaminemethacrylamide,DMA),并将其用作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牙本质预处理剂,来探究其对牙本质粘接力的改进及粘接界面的影响。方法:多巴胺仿生类似物(DMA)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合成步骤进行合成。合成产物采用核磁共振谱分析(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l analysis,HNMR)及高分辨率质谱(high resolutionmass spectrometer analysis,HRMS)进行相关的检测与分析。DMA对牙本质粘接力的作用:从临床收集50颗新鲜即拔离体第三磨牙,垂直牙体长轴切割冠部牙釉质后,露出冠部完整的牙本质。根据酸蚀-冲洗后预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二组:DMA组(实验组),蒸馏水组(对照组)。在DMA组中,将酸蚀后的牙本质表面涂抹配置好的DMA预处理剂后保持15s,蒸馏水组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5s。随后用酸蚀-冲洗系统粘接剂进行常规树脂-牙本质粘接。粘接完成的树脂-牙本质试件按照实验步骤切割成横截面积约为1.0×1.0 mm2树脂-牙本质粘接条。然后将DMA组和蒸馏水组的树脂-牙本质条分别随机分为两个亚组,一组进行即刻显微拉伸,一组在2500次的冷热循环后进行显微拉伸实验。拉伸后的粘接断面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比较其形态上差异。另分别随机从实验组组和蒸馏水组分别取两个完整的未进行显微拉伸的树脂-牙本质粘接试件,进行粘接界面的形态观察(SEM)。DMA对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分别随机从DMA组及蒸馏水组抽取未进行拉伸实验的树脂-牙本质条,获得即刻和冷热循环后的树脂-牙本质粘结条。分别在各试件的树脂-牙本质交界面涂布抗酸指甲油后,浸入氨化硝酸银溶液中避光条件下放24h。后置入显影液中8h,在荧光下使银离子充分显影。背散射模式下(backscattered mode)扫描电镜观察DMA组和去离子水对照组粘结界面的银颗粒含量。结果: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前,DMA组和蒸馏水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7.10± 11.34和21.30±6.06。冷热循环后,DMA和蒸馏水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分别为25.75±8.74 vs.19.87±6.59。统计分析显示无论是即刻显微拉伸强度,还是冷热循环后显微拉伸强度,DMA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均显著大于蒸馏水组(P<0.05)。尽管冷热循环后,各组的显微拉伸强度均无明显降低(P>0.05)。但是断面扫描电镜显示,冷热循环后,粘接断面更多地位于杂化层内。且背散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冷热循环后DMA组及蒸馏水组中粘接界面银颗粒的沉积量均增大。同时背散射扫描电镜显示无论是否进行冷热循环DMA组的银颗粒的沉积量均要少于蒸馏水组中银颗粒的沉积量。结论:应用多巴胺仿生类似物作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中的牙本质预处理剂,能够提高牙本质粘接强度,改善牙本质粘接性能。且具有提高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