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频分析的GNSS非平稳干扰抑制技术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对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事行动与民间生活中。导航对抗是电子对抗的一种形式,旨在保证卫星导航设备不受其他电磁设备干扰——包括恶意的干扰来源——的影响,以及某些场合下干扰目标卫星导航设备的正常使用。提升导航对抗能力是保证卫星导航设备在不同场合下都能够正常使用的必然要求。快扫频干扰是一种高效率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非平稳干扰,目前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导航对抗中,时频联合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对非平稳干扰信号时频特性进行分析,可应用于GNSS非平稳干扰的抑制。本文基于上述情况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快扫频干扰的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其平稳性,得到快扫频干扰自相关函数随时间变化的结论,证实了快扫频干扰的非平稳性;提出了导航干扰与抗干扰指标,从干扰的对抗能力和干扰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了对干扰的性能评价指标,同时从抗干扰算法的对抗能力和干扰抑制效果两个方面分析了抗干扰性能评价指标;对快扫频干扰的对抗能力和干扰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当快扫频干扰带宽等于信号带宽、中心频率与信号中心频率相同时,其对抗能力最强且干扰效果接近于单音干扰,得出此时快扫频干扰效率最高且好于传统的平稳干扰的结论。(2)采用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传统GNSS时域和频域抗干扰接收机对快扫频干扰的抑制效果。提出了基于载噪比损耗的抗干扰极限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干扰抑制算法的载噪比损耗来分析其是否能够有效抑制干扰,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平台;仿真分析了NLMS(归一化最小均方自适应滤波器,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时域自适应算法的抑制不同扫频速度的快扫频干扰时的载噪比损耗,通过仿真得到了时域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能够抑制的快扫频干扰扫频速度上限为6.82×10~4 MHz/s;推导了传统频域干扰抑制算法抑制不同扫频速度的快扫频干扰时的载噪比损耗,得到了频域干扰抑制算法能够处理的快扫频干扰在FFT点数内扫过的带宽不超过信号带宽的60%的结论,并进一步通过计算和仿真验证,得到时域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能够抑制的快扫频干扰扫频速度上限与信号带宽和接收机FFT时长的计算关系。(3)提出了基于时频分析的GNSS非平稳干扰抑制算法,并选择了短时傅里叶变换作为对信号进行时频变换时采用的变换算法。根据不同窗函数的特性,结合GNSS信号特点,选择汉明窗作为短时傅里叶变换采用的窗函数;提出了基于接收机采样率和所需实现的抑制快扫频干扰扫频周期下限的时窗宽度选择算法。对变换得到的包含干扰分量的时频二维分布,提出了基于恒虚警率门限的时频分布干扰抑制算法检测干扰谱线并将其剔除,同时针对短时傅里叶变换在两个扫频周期分界处的频率混叠问题提出基于参考值的门限修正算法进行门限修正。通过仿真分析证实了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快扫频干扰,并依据本文提出的干扰抑制效果评估体系分析了其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扫频速度较快的快扫频干扰,在常见干信比下,其载噪比损耗保持在2d B以下,且干扰抑制比接近于信号的干噪比,由干扰抑制算法带来的码相位偏差在0.004码片以下,对定位测距精度的影响小于0.15米,性能相较于传统干扰抑制算法有极大提升。
其他文献
ABS ECU作为ABS的核心控制部件,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用车需求的增加,ABS ECU产线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节拍不断加快,如何在大规模、快节奏的工况下保证ABS ECU产线下线产品的质量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某企业测试需求和ABS ECU工作原理,制定了ABS ECU的测试内容,并根据测试内容设计了ABS ECU产线终端测试系统从站软硬件和主站软件。测试系统从站基于嵌入式系统,通过基于
由于S盒的密码性质好坏对于密码算法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在分组密码的设计中S盒的设计是关键.一方面,在SPN结构密码中,S盒应为置换.除密码领域外,置换多项式及其复合逆还在编码理论、组合设计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Feistel结构密码,当n/2
无线设备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多,为未来军用通信系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雷达嵌入式通信(Radar-Embedded Communication,REC)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新技术,REC能够同时实现频谱共享和隐蔽通信两种功能,其核心思想是将通信信号隐藏于雷达阻带,以雷达回波来掩盖通信信号。本文主要研究了REC的波形设计策略,主要工作如下:(1)考虑了设计自由度、计算复杂度和
随着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仅对静止场景进行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在对静止场景成像的同时还能检测运动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SAR and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SAR-GMTI)系统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SAR-GMTI系统常常采用多通道数据相消、多普勒频域
太赫兹(Terahertz,THz)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缩比关系的研究是太赫兹RCS缩比测量与反演技术的重要理论支撑。相比于微波频段,太赫兹波波长更短,对目标表面粗糙度敏感,对介质材料特性影响明显,因此,电磁相似律更加复杂。本文对太赫兹频段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缩比关系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针对RCS测量技术,分析了太赫兹RCS测量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提
太赫兹波处于红外与微波之间,在探测、成像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上均具有独特特性,从而在生物医学工程及反恐安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标散射特性是太赫兹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由于受到太赫兹源发射功率低、信号稳定度差等条件的限制,太赫兹RCS测量实验主要在室内进行,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远场测量条件难以满足,因而测量数据不能直接用于目标RCS的计算。针对以上问题
海洋需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人类不断的加大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但由于海水运动的不均匀性和水中悬浮粒子运动的无规律性,造成光在水中传播时被海水中的悬浮粒子吸收,以及发生多路反射和强散射的情况。光的吸收和散射现象都会引起光能的衰减。光的吸收导致图像对比度低,水下强散射环境会导致光线偏离正常的路径,增加了背景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增加了我们研究的难度。为了提高水下图像的清晰度,本文将深入研究偏振成像系统,以
网络雷达对抗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化布站的新体制雷达与雷达对抗一体化系统。它通过指定的网络协议与设备,将异地部署的多个发射站、多个接收站及中心站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对目标侦察探测、情报收集、识别跟踪、干扰压制、火力引导等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目标有源检测技术,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信号模型。分析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给出了从分
本文以无人机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集群任务过程中空地通信以及空中机间通信受到地形地貌遮挡、以及电磁干扰和通信距离影响的问题,引入中继通信无人机建链补网,重点解决中继通信建模、集群空地中继通信以及空中机间中继通信的规划等问题,实现集群在任务过程中通信质量的保持。首先建立符合通信中继无人机的基本通信模型,对通信质量进行定义。接着,针对空地通信中继规划,分别对大规模集群的时序性多任务点中继通信问题和复杂场
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作为一种新型两相热控技术,以其换热能力强、位置布置灵活、可实现热量的远距离传输等独特优点在地面以及太空电子设备冷却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整个系统中,毛细芯微槽蒸发器作为相变换热核心部件,对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毛细芯微槽蒸发器两相换热及极限工况运行特性。首先,本文针对商业软件Fluent采用体积平均法理论求解多孔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