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釋慧琳的《一切經音義》是一部佛經音義的集大成之作,它的撰寫受到了儒道經典音義書、前此音義書的影響。該書廣泛收錄了從東漢到唐五代這一歷史階段眾多佛經中的俗字。這些俗字內容豐富、類型齊全,是研究俗字極豐富的資料。跟正字一樣,俗字有自身的特點,也隨文字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為對俗字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瞭解,本文從“會意”角度入手,對該書中的俗字進行研究,以期通過這一研究為東漢到唐五代階段俗字的研究,以及漢字會意字的研究提供一點有價值的材料。本文從引言、慧琳和他的《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會意俗字研究、原因探析、結語等五大部份對該書中的會意俗字進行研究。爲了方便研究,本人首先在引言“會意字略說”部份界定“會意字”這一概念,以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對會意字所做的闡釋為基準:“凡是會合兩個以上意符來表示一個跟這些意符本身的意義都不相同的意義的字,我們都看作會意字。”引言部份還交代了本文的研究內容、目的、方法、意義,以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據此廓清文章的研究範圍。《慧琳音義》的研究成果非常豐碩,涉及到了辭書編纂、詞彙、音韻、文字等諸多方面。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俗字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沒有從六書的角度對俗文字進行深入研究的。收录在該書中的俗字豐富,是對俗字進行縱深研究極好的資料。本文首先在第一章對慧琳、《慧琳音義》以及該書研究現狀等內容的綜合性介紹,以便對該書的相關情況有一個基本瞭解。論文核心部份主要是對《慧琳音義》會意俗字類型的描寫,并進一步分析、總結出了這些字的特點,對其產生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慧琳音義》中的會意俗字類型較全,我們依據會意俗字與正字之間的關係將其大致分成七大類型:書寫變異(變形會意俗字)、改變造字法或所會之意、構件更換、全新創造、構件異位、部件省略或訛誤、增加部件。這些會意俗字特點鮮明,它們首先具有會意字的特點——是合體字,同時還具有俗字的特點——隨意性強。除此之外,它們還具有作為會意俗字的獨特之處——從東漢到唐五代這一歷史階段會意俗字的特點。經分析,本人總結出該書中的會意俗字主要有六大特點,分別是以異體結構為主;構字部件比較經濟;形體結構不夠定型;動詞居多。另外,造意模式非常齊全,偏正模式數量最多。不論是從以義會意為主的特點,還是從構件比較經濟、動詞較多等特點,我們都能清楚的看到人們思維模式的改變和提升、漢字的逐步成熟和簡化趨勢。為能更清楚、透徹的瞭解該歷史階段的會意俗字,為能對會意字有更深的認識,本文對《慧琳音義》會意俗字產生、發展的原因做了嘗試性分析。該書中所收錄的會意俗字來源比較複雜,產生的原因也很多。經分析發現該時期的會意俗字一部份是古文字俗化的結果,一部份是由於字體更革引起書寫變異產生的,還有一些是因訛略形成。另外,受俗字書寫隨意性較強以及人們生活認知等特點的影響產生新字。這些字隨著漢字的發展而發展。一部份被淘汰出局,一部份被很好的承繼了下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發現:構件經濟原則、人們認知特點和同形字等因素造成了一部份會意俗字被淘汰出局;另一部份會意俗字順應了文字發展的趨勢、適應人們使用文字的潛在心理,於是被很好的承繼了下來。但是會意字本身也存在缺點,它不能很好地將漢字的音、形、義統一起來,且漢字呈現出形聲化的趨勢,被承繼下來的會意俗字會如何發展、會意字總體發展趨勢如何,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