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肉作为我国民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摄入来源,其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国民生命健康,同时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规的日臻完善以及监管部门执法力度的不断提升,一系列病死猪肉事件陆续曝光,猪肉及相关制品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改善目前我国猪肉及相关制品治理现状刻不容缓。本文将企业败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我国病死猪肉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分析了目前病死猪肉供应链治理存在的问题,得出研究结论与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政府与市场在我国病死猪肉供应链企业败德行为治理中的作用,完善生猪供应链治理体系。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简要阐述目前我国生猪供应链治理现状之后,采用案例分析、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做进一步研究。其中,案例分析主要以高安市病死猪肉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发现,企业败德行为在供应链中起到了促进价值链增值、抑制体系监管的作用。而理论分析则以财产权犯罪理论与逆向选择理论为依据,结合之前案例,通过对不同政府监管力度时单个企业行为策略选择、同质企业竞争时行为策略选择、异质企业竞争时行为策略的选择三类不同情形进行讨论,认为监管力度大小与企业规模及其组织形式是影响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败德行为的关键因素。此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台湾地区在猪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经验,指出社会组织与信息透明在供应链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由此,本文提出从市场准入体系、食品信用档案、供应链整合以及追溯-召回系统建设方面对目前我国供应链治理方式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抑制病死猪肉事件蔓延的目的。从文章总体结构上来说,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学术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二部分是我国病死猪肉供应链现状及其治理阐述,主要以近年来病死猪肉案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以江西省高安市爆发的病死猪肉事件为例,分析企业败德行为对病死猪肉供应链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模型分析基于财产权犯罪理论与逆向选择理论,分别从企业败德行为动机和选择过程解释企业行为与病死猪肉供应链形成的原因。第五章为经验分析,以日本与台湾地区为例,总结其在猪肉供应链治理中的相关经验。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针对全文研究做出总结性结论并提出一些完善治理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