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泊,其生态安全影响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但近年来,鄱阳湖面临着水质下降、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在鄱阳湖开展TMDL研究,有助于分析鄱阳湖目前的污染负荷,对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前提和依据,为污染控制指明方向,为保护好鄱阳湖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快鄱阳湖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保护持续发展的协调,对于鄱阳湖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沿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鄱阳湖的水体平衡,包括水量和水质,分析污染物的主要分布。鄱阳湖NH3-N污染较严重,主要集中在南湖,且明显是受到几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影响。鄱阳湖枯水期TP污染异常突出,全湖大部分断面TP超标,信江对TP总量贡献最大。全湖CODMn浓度值平均,浓度值较高的区域较少,且无超标现象。各类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入湖河流入湖河口处,说明五河带来的污染物对鄱阳湖的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入口处的混合区域应作为环境容量估算的重点区域。(2)在满足所有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估算重点几个易污染区域(入湖河流河口)的最大日负荷。几大入湖河流的COD最大日负荷值均为正值,表明目前的鄱阳湖污染负荷仍在鄱阳湖的承载能力内。NH3-N污染相对较突出,赣江和乐安河部分时间NH3-N的TMDL为负值,水体无继续承载污染排放的能力。可见COD和NH3-N的TMDL变化主要是受到湖泊水流运动的影响,湖泊水体更换速度快,则TMDL增加。枯水期TP污染非常严重,全湖大部分监测点都出现TP超标,赣江、信江和乐安河为TP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这三处河口TP TMDL全年几乎为负值,即不能再继续承受污染负荷。TP的TMDL变化呈现两极化特点,河流TP超标时,来水对鄱阳湖的冲击很大,促进超标现象产生,缩小了TMDL;河流来水TP达到河口处功能区划要求时,湖泊的自净和稀释作用明显,可提高湖泊的TMDL值。(3)根据各水域的污染负荷超标情况提出污染物的削减量,根据最大日负荷的余量情况,合理分配最大日负荷,提出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向和对象。根据负荷超标现象,需要削减的污染物是NH3-N和TP。各流域中,乐安河6月份NH3-N削减量最大,赣江中、南支11月的TP削减量最大。因此,鄱阳湖的污染控制应以NH3-N和TP主要对象,赣江和乐安河为主要治理区域,兼顾信江的TP污染。由于非点源的控制相对于点源的控制来说困难较大,因此各流域的非点源TMDL分配值大于点源分配值是合理的。(4)根据各重污染区域及其容量超标情况,提出污染控制措施。TMDL的控制主要从四大污染削减工程和评价水污染控制管理两个方面的措施着手。污染治理方面,建议了加强水污染控制工程、产业发展模式建设工程、健全政策法规工程和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四大工程措施;而在评价水污染控制管理方面,通过加强科研力度,完善监测体系,制定实施计划并执行,发展公众参与,建立管理档案等来评价TMDL的实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