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在可可西里的国家濒危Ⅰ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7月都集结成群,长途跋涉前往卓乃湖、太阳湖等地产仔,而青藏铁路设置的野生动物通道,是藏羚羊迁徙途中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本文通过长期的观察并综合相关文献,介绍了藏羚羊的形态与分类、食性和取食行为、种群现状、繁殖和迁移行为、分布和数量、以及保护现状等,同时对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情况和藏羚羊穿越通道时的行为进行了研究。2004年至2007年,采用自动录像监测、动态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青藏铁路设置的33处野生动物通道进行了全面调查监测。发现只有7处通道为藏羚羊所利用,所记录数据表明藏羚羊穿越通道的日期每年有所提前,穿越通道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说明藏羚羊对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率明显提升。2004至2007年每年8月初~9月初,在藏羚羊回迁期间,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和录像记录法在可可西里观察夏季回迁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动物通道时的行为。发现藏羚羊穿越动物通道时的觅食、警戒、卧息、移动和“其他”5种类型的行为时间分配:在穿越通道前与通道距离1000m以外时5种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59.0%、8.9%、19.6%、11.2%、1.6%,而距离通道在500m附近时分别为17.1%、20.1%、2.1%、59.0%、1.7%,距通道100m以内时则分别为10.5%、69.0%、0.7%、18.3%、1.5%,说明欲通过通道的藏羚羊的警戒和移动行为有极显著(P<0.01)的提升,觅食和卧息行为有极显著(P<0.01)下降,“其他”行为没有差异(P>0.05);在穿越通道后100m以内、500m附近以及1000m以外时的分析结果表明,藏羚羊的觅食、警戒和“其他”行为时间比例无差异(P>0.05),卧息和移动行为时间比例有显著(P<0.05)差异;分析显示穿越前后1000m以外的藏羚羊个体各行为时间分配无差异(P>0.05)。总的看来,藏羚羊通过自己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适应青藏铁路动物通道对该地区的环境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