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MSCT扫描探讨跟骨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移位、垂直塌陷移位、骨折线分布区域以及跟骨常用角度与踝-后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2.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复位标准,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要求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并按时随访9个月以上的跟骨骨折患者30例(37足),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信息、X线、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据以及患足踝-后踝功能评分。2.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测定:在骨折愈合后的跟骨薄层CT冠状面上测量后距下关节面最大水平分离移位距离及垂直塌陷分离移位距离,根据最大移位距离大小将关节面平整度分为三个等级,最大移位距离≤2mm为平整度良好,2mm<最大移位距离≤4mm为平整度一般,最大移位距离>4mm为平整度差。3.骨折线分布区域记录:将后距下关节面划分为内侧、外侧两等份,在上述薄层CT片冠状面上确定骨折线分布区域。4.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测量:在跟骨侧位X线平片上测量,Bohler角:后距下关节面顶点分别至跟骰关节面上缘和跟骨结节上缘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Gissane角:后距下关节面与从跟骨沟部至跟骨前突顶点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5.踝-后足功能评分方法: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adic Foot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骨折愈合后正常行走的患者进行患足功能评分。6.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上述数据测量后统一输入电脑Excel文件贮存备用,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各研究因素与AOFAS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各组间的优良率比较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经过单变量及多变量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后距下关节面水平分离移位和垂直塌陷移位对AOFAS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其中垂直塌陷移位对踝-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作用比水平分离移位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17和-0.461。2.后距下关节面无论是水平分离移位还是垂直塌陷移位,移位距离<2mm组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2mm组,P分别为0.031和0.017。3.后距下关节面骨折线分布区域和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与AOFAS功能评分无相关性,骨折线两分布区域间的优良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影响踝-后足功能恢复相关因素中,后距下关节面垂直塌陷移位比水平分离移位的影响作用大;2.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求使后距下关节面移位复位至2mm以内;3. MSCT比X线平片能更准确判断跟骨后距下关节面复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