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了 30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渐走向规模化和市场化。然而,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股价指数始终存在大起大落的波动,这其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指标、政策因素等等。但是自2016年下半年IPO加速以来,在监管机构加速推进新股发行的大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矛头指向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募股)加速,认为IPO是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而理论界对此也存在意见分歧,其中包括认为IPO对股市起促进作用,IPO对股市不起作用,IPO对股市起负面效应三种意见。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IPO作为实现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主要渠道之一,对股市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基于我国股市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历史上九次IPO暂停的背景及其效果,IPO暂停对股市产生的影响。进而,本文从股市供求理论、IPO资金分流效应、IPO行业板块效应和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投资者行为分析等方面分析IPO对股市的影响机理。通过对影响机理的梳理,本文基于2007-2018年3月的IPO数量和融资额的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IPO数量及融资额是否对股价指数产生影响。结果表明,IPO数量与融资额会对股价指数产生影响。进而,本文创新性地运用门限模型检验IPO数量及融资额与股价指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IPO数量及融资额对股价指数的不同影响,探究新股发行数量及融资额的适度性。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不同的新股月发行数量和融资额对股价指数的影响不同,故新股发行需要把握适度性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为监管机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股市未来的长期发展中,监管机构需要推进IPO供给侧改革,合理调控新股发行节奏,逐步推动注册制落地;设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注入新鲜、健康的“血液”打好根基。同时,中国的投资者需要建立理性投资思维及模式,监管机构可通过定期召开教育培训会等形式提升投资者理性投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