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是急诊多见的较为凶险的腹部急症之一,发病后即可引起肠缺血、水肿,若不能及早诊断进行治疗干预,可引起肠管缺血,使得氧气供应不能满足肠黏膜上皮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消耗,致使肠管组织水肿、黏膜细胞死亡,并引起一系列病生理变化,如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针对及早准确地发现绞窄性肠梗阻依然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困扰之一,由于缺乏能够早期提示特异、敏感肠缺血的生物学诊断指标,所以目前仅依靠医师经验、血常规、生化、腹部X线/CT、腹部体征这些传统指标,及早发现绞窄性肠梗阻仍不现实。故把目光转向具有方便、快捷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能提示早期肠缺血、坏死的血清学指标。通过调查共计122例肠梗阻患者,其中共有单纯性肠梗阻病患64人(单纯组)、绞窄性肠梗阻病患58人(绞窄组),单纯性组均在入院后积极通过禁食水,静脉营养支持、润肠通便等疗法治愈后出院,绞窄性组均在急诊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以上患者均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3年1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肠梗阻的患者,具体诊断以确定诊断为准。基于以上分组对比研究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LM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在发病初期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提供有效地参考系数。方法:查阅关于早期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生物标记物的相关文献,确定本研究的主要对比的血清学指标为NLR、PLR、LMR。调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院进一步诊疗的肠梗阻病患,起止日期为自2003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将所有病患依据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病患(对照组)、绞窄性肠梗阻病患(实验组),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标准以手术所见和病理为准。在所有入组病患未进行任何治疗前(尤其是抗炎药物的使用)进行血液采集,对患者血细胞计数资料如中性粒细胞数(N)、血小板数(PLT)、淋巴细胞数(L)、单核细胞数(M)、白细胞数(WBC)进行统计,并以中性粒细胞数除以淋巴细胞数计算NLR、血小板数除以淋巴细胞数计算PLR、淋巴细胞数除以单核细胞数计算LMR。对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血细胞计数资料、NLR、PLR、LMR进行统计学处理。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比来体现,连续变量体现为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形式,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处理分类变量。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组间应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连续变量。认定变量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有意义的变量进入ROC曲线分析,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每个变量的效用。结果:依据肠梗阻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组、纳入、排除标准,本次调查遴选患者共计122例,其中单纯性肠梗阻64例[男37(57.81%)、女27(42.19%),平均年龄60.52±17.83岁],绞窄性肠梗阻58例[(男32(55.17%)、女26(44.83%),61.71±20.6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PLR、体温值比较,P值分别为0.456、0.733、0.547、0.05、0.343、0.745,这些变量认定为没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比较得到P值均为0.000(P<0.05),血小板的P值为0.015,这三项指标进入ROC曲线分析。按照ROC曲线图结果显示,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9(95%CI:0.709-0.870),P=0.000,当N值为8.12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灵敏性为72.4%,特异性为75.0%,整体准确性为72.41%。W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4(95%CI:0.668-0.840),P=0.000,当WBC值为10.63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灵敏性为69%,特异性为73.4%,整体准确性为70.18%。PL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579,表明其测试效用较低。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5(95%CI:0.702-0.868),P=0.000。当NLR值为10.03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灵敏性为70.1%,特异性为84.4%,整体准确性为80.39%。LM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26,表明其测试效用较低。结论:NLR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