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容易结晶和低的电子亲和性限制了它的应用;并且能隙较窄,难以将复合激子限制在发光层。苝酰亚胺类化合物不但具有独特的光、电化学特性,而且其强的紫外-可见区域的吸收以及红色发光可以满足红色电致发光材料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苝酰亚胺进行港湾位修饰,希望制备吸收强、荧光效率高、能带匹配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主要以苝酐为起始物,经过酰亚胺化、溴化、亲核取代反应得到9种可溶性的苝酰亚胺类化合物。其中,港湾位无取代的以及含吸电基团(—Br、—CN、对甲酰基苯氧基)化合物在525 nm左右处均有很强的吸收(ε>104M-1cm-1),当光激发时,港湾位无取代、溴代和氰基取代物发出538~547 nm的强烈黄色荧光,对甲酰基苯氧基取代物则发出566 nm的强烈橙红色荧光;含供电基团(苯氧基、吗啉基、哌啶基、正丁氨基)化合物随着供电子能力的增强,吸收发生红移,在536~692 nm处均有很强的吸收(ε>104M-1cm-1),达到了近红外区,当光激发时,只有苯氧基取代物发出572 nm的强烈橙红色荧光,而含氮供电基取代物均发生了荧光淬灭。其中,港湾位无取代、—Br、—CN、对甲酰基苯氧基、苯氧基取代物的带隙值在2.29~2.35,LUMO能级在—4.42~—4.72 eV,电子亲和势(EA)在4.42~4.72 eV,电离势(PI)在6.71~7.06 eV,与常用电子传输材料相比,化合物具有吸收强、荧光量子效率高、LUMO能级低、电离势高,有望成为优良的电子高效注入和传输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此外,又通过Arbuzov反应、Vilsmer-Haack甲酰化反应、Wittig-Horner反应生成二苯乙烯、硝基加氢还原、酰亚胺化5步反应合成了一种集空穴传输-电子传输-发射三位一体的新型苝酰亚胺化合物。它在527 nm处有很强的吸收(ε>104 M-1cm-1),当光激发时,发出539 nm的黄色微弱荧光,它的电离势为5.85 eV,电子亲和势为3.50 eV,既具有电子传输性能又具有空穴传输性能,且有一定的荧光,有望应用于单层电致发光器件。本文所合成的10种化合物通过IR、MS、1H NMR等手段确证了其结构,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分析了它们的电化学行为,讨论了取代基对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