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苏同盟的形成、发展和破裂的历史过程,一直是国际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冷战结束以来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中苏关系史的基本叙事存在重大缺陷和舛误。《1917年-1980年初期叶尼塞河流域的苏中关系》一书是由俄罗斯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汉学家、历史学博士弗拉基米尔·格里高利耶维奇·达奇申(ВладимирГригорьевичДацышен,1964-)编写。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的材料是《1917年-1980年初期叶尼塞河流域的苏中关系》一书的第三章。该章通过四小节向我们详细展示了中苏关系从二战结束初期的“中苏同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交恶”再到1982年“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的一个历史变化过程。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对翻译材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翻译过程中运用频率较高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词汇方面分析了副动词、形动词和词义选择;句式方面——增译法、减译法和断句法。笔者希望能给从事此类文稿翻译的译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