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卟啉及卟啉衍生物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学等方面的性质,所以其研究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最早从简单结构卟吩开始,到现在的各类卟啉低聚物的研究,这个过程发展的极其迅速,各种卟啉低聚物的合成方法都相对成熟,具有特殊结构的卟啉低聚物的合成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卟啉及卟啉低聚物的基本性质,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一步概括了卟啉单体的各种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卟啉低聚物的分类和合成方法,并且分析了和对比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比,本课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合成方案,有一条比较完整的研究思路,课题的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合成出了两种带有特定官能团的卟啉单体,单羟基四苯基卟啉和单氨基四苯基卟啉。借助于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两种卟啉单体进行结构表征和确认,以及光谱上特征峰的分析。选取了金属锌氯化物和钴氯化物,分别与单羟基四苯基卟啉进行配位作用,得到了相应的两种金属卟啉化合物,同样采取了相关仪器进行了表征与光谱分析。其次,确定了三聚氯氰作为分子桥联剂,实验中制备的两种卟啉单体与金属卟啉作为反应物,得到了六种卟啉化合物,分别为:卟啉化合物A1、A2、B1、B2、AM(M=Zn, Co),借助于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这六种进行结构确认和表征,文中列出每种化合物的相应谱图和数据,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中,采取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卟啉化合物的特征峰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了其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荧光光谱仪对合成出来的六种卟啉化合物的相关荧光性质进行分析,发现在428nm和650nm两处有最大发射峰,分别为S2荧光带和S1荧光带,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的Soret带和Q带相对应,并且在光谱上发生了一定的红移。在荧光光谱上的S2荧光带强度小于S1荧光带强度,对于氨基卟啉化合物(B1和B2)在S2荧光带表现出荧光强度减弱,在S2荧光带表现出荧光强度增强;而羟基卟啉化合物(A1和A2)在两个荧光带的荧光强度正好与氨基卟啉化合物相反。金属卟啉化合物,表现出的荧光光谱变化较大,对于锌金属卟啉化合物,S2荧光带发生了十几纳米的红移,而在S1荧光带出现了两处发射峰,603nm和650nm,前者的荧光强度远小于后者,整个S1荧光强度都减弱。对于钴金属卟啉化合物,S1荧光带发生了淬灭,荧光强度几乎为零。大多数过渡金属离子与卟啉化合物配位之后都与类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