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大鼠肋骨骨折模型,给予不同给药方式的辛伐他汀灌胃,探讨辛伐他汀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 k )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 a ,TNF-a )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干预作用。通过评价不同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优化给药方案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4 8只 10周龄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重量200±20g,建立肋骨骨折模型。术后将其随机分为4组,按实验组10mg/(k g*d )剂量的辛伐他汀分为短期给药组、减撤给药组和长期给药组,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phoxide, DMS0)溶剂,灌胃给药,1次/d ,用药时间均为4周,给药间期为造模术后当天至处死前1d。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给药后1,2,4周行眼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后在-80℃条件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统一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1 0 ,IL-6,T N F-a的含量及VEGF的表达。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给药后 1,2,4周随机处死大鼠(n=3 ) ,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变化。 结果: 炎性因子IL-1 0经时变化:灌胃给药1w后,辛伐他汀干预组的IL-1 0浓度均低于对照组IL-1 0的平均浓度,灌胃给药2w后,短期给药组的IL-1 0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并达到峰值,我们推测可能是辛伐他汀干预停止后的反跳性升高。 炎性因子IL-6经时变化:减撤给药组和长期给药组的IL-6水平总体低于对照组,其中4w时的减撤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期给药组的IL-6水平总体趋势与I L-1 0相同,在 2w时达峰值并高于对照组,4w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炎性因子TNF-a经时变化:减撤给药组和长期给药组的TNF-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短期给药组1,2w的T N F-a水平高于其他3组,并且2w达峰值,其整体走向趋势与IL-1 0、IL-6相同。 细胞因子VEGF经时变化:灌胃给药1w后,辛伐他汀干预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灌胃给药2w后,短期给药组、长期给药组VEGF水平高于于对照组(P<0 . 0 5 )。短期给药停药1w后,VEGF水平持续下降。 X线片:术后各组骨折断端无畸形愈合。术后4周,辛伐他汀干预组骨折线消失,骨痂填满骨缺损。对照组组愈合相对较差,骨痂密度浅淡。 结论: 特定剂量的辛伐他汀减撤给药方式,可降低骨折愈合期间的促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炎性反应,提示可能有利于骨折愈合。 短期给药停药后,可引起炎性因子反跳性升高,促炎细胞因子持续高水平表达,提示有可能导致慢性炎症发生,延缓骨折愈合。 辛伐他汀长期给药,可降低骨折愈合期间的促炎性因子的表达,但有可能出现停药后炎性因子的反跳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