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在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使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社会保障问题历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他们能够以思想家和政治家独特视角,根据当时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一些事关社会保障全局的内容做出阐述。他们关于社会保障的论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保障观的形成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们结合当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对社会保障问题做了重要的论述。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过程中,始终注重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时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关心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他发表了很多关于关心群众生活、努力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论述。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直接参与领导了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同时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对新时期社会保障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做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论述,推动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受惠受益。 第二部分: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保障观的基本内容。谈及社会保障问题必然会面临着一些基本问题,其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社会保障与利益关系处理等三个问题是事关整个社会保障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其成果构成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保障观的基本内容。毛泽东过多地关注“公平”,而邓小平则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他们强调社会保障要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也强调要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利益。遗憾的是,毛泽东并没有在实践中能够坚持贯彻这些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保障观的实施效果。他们把来源于实践的社会保障思想,加以理论提升后,又推行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去。以改革开放为界线,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践上明显反映出他们在价值取向和出发点上存在巨大差异。毛泽东过多地强调哲学和伦理层面,毛泽东从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坚持和开创了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一方面他想表现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因此使社会保障体现出了很大的福利色彩,同时这种高负担却使国力难以适应,物质基础的薄弱逐渐使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走入了困境,也使一些社会保障的受益者产生了一种依靠国家的想法。而邓小平则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和经济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充实社会保障项目内容;三、合理分担保障费用,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部分: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保障观的发展。相比较于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他不仅继承了毛泽东的一些基本社会保障思想,始终不忘记对公平问题的关注,以使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变颜色、红旗不倒。同时,他又给人以一定的竞争空间和一定的实际的物质刺激,在一些方面上实现了对毛泽东的社会保障观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新贡献至少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一、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应有的“稳定器”和“安全网”作用;三、提出正确处理社会保障的利益关系的新思路;四、塑造个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色。 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保障观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社会保障的对象、功能、保障经费承担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问题上甚至有根本的分歧。两人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的巨大差异根源于两人对两个问题的认识上的不同:一、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二、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毛泽东过多地坚持社会保障应该从公平出发,虽然有中国传统“均平思想”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考虑,固守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邓小平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给社会主义一个动态的定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积极倡导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调的是世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选择,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思索,给社会保障融入了市场经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