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国民大会”被废除后,“立法院”在台湾的整个政治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民年金法》从1993年被提出并开始规划,到2007年最终完成立法,花费了长达14年的时间。在这14年中,《国民年金法》背后一直存在着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其范围远超出一个社会福利法案。因此,本文拟以《国民年金法》的拟定与审议为例,以《立法院公报》为基本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以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为视角,分析影响台湾社会政策规划和审议的主要因素。
本文的结论是:
第一,台湾行政部门为了发挥社会管理职能,回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民间团体的要求,会主导或推动一些社会政策的研拟与审议。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在社会需求与政府的自身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第二,在社会政策的研拟过程中,社会团体、政党和政府相关部门是最主要的行为主体。他们各有不同的利益取向,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议案的制定。
第三,在议案的审议阶段,由《立法院组织法》、《立法院职权行使法》、《立法院议事规则》、《立法院各委员会组织法》和《立法院程序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了议案的审议程序。在履行这些程序的过程中“立院党团协商机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政党间的沟通寻求共识、化解分歧,可以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进而能够提高议事效率、整合议案条文,推动议案审议的进程。
第四,“立法委员”往往在法案审议工作中积极地表现自己,以争取竞选连任。他们需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接受“立院党团”的约束、着眼于本地区的长远发展与满足其所在选区选民的局部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但是,随着台湾地区政党竞争的加剧,“立法院”的运作也会受到影响。这样,“立法委员”的行为空间有可能受到较大的挤压,“立法委员”问政的重点将可能更多地放在那些无关政党竞争的议题上
通过考察这部法案历经14年研拟审议最终获通过的过程,笔者不仅从一个侧面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台湾政治体制的运作过程,而且也发现台湾地区的社会团体、政党生态、“立法委员”,以及“立法院”的结构与功能不仅影响着岛内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且也同样影响着岛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由此对台湾地区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