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是享誉世界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丰富阅历与广博学识造就了独有的“奥氏悲剧”。在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中凝练着作家之于“命运”“信仰”“理想”等诸多终极问题的哲思。他出身爱尔兰天主教家庭却怀疑上帝、鞭挞清教,终徘徊于宗教的边缘。中年对西方传统彻底失望后将视线转向东方,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充满激情,试图运用东方智慧对那造成人类命运悲剧的“神秘力量”重新定义。奥尼尔虽然是优秀的剧作家,但更是一位伟大的“人类灵魂书写者”。他终其一生都在为重建人类精神家园而思考。本文结合相关剧本,着力从三方面入手,对隐匿其悲剧艺术之后的宗教思想进行较为细致地梳理。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概述西方宗教传统及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清教信仰现状,揭示近代西方社会信仰危机。厘清奥尼尔创作的历史背景,旨在将作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探讨西方传统宗教与美国本土清教主义对其悲剧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除社会因素外,本章还回归作家自身,探讨影响其创作的个人因素。概论奥尼尔的家庭及青少年生活:从爱尔兰天主教信仰的移民家庭;到年少时期跟随父亲演出各地奔波;再到青年时期颠沛的流浪生活。将影响奥尼尔悲剧艺术创作与其个人思想形成的古希腊悲剧精神与近代哲学、心理学,以及他中年之后所向往的东方道家哲学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展示他对东西方宗教思想的思考和对宇宙人生等终极问题的探索,反映其悲观、怀疑、反叛的思维特质。这是奥尼尔戏剧中表现的宗教思想之复杂矛盾的根源所在。此章是后文论述奥尼尔戏剧,揭示其对人生、命运乃至宗教等诸多终极问题之求索的前提。对于立足文本深入总结其宗教思想特征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展示作家对美国清教主义的怀疑与反思。兹为论文研究的重点之一。奥尼尔戏剧一定程度上演绎了在清教信仰压迫下人们的失落与彷徨、挣扎与痛苦、无奈与妥协。本章结合具体戏剧文本从不同层面论述其宗教思想。以最具“美国清教主义”色彩的三部戏剧《榆树下的欲望》《大神布朗》《悲悼》作示例,控诉传统信仰的丑恶,揭示美国清教主义戕害健全人格与压抑美好人性的现实。以具体的宗教哲学理论为基,通过文本细读,将剧作家对美国清教教义的怀疑与反叛予以审视与判析。第三章,剖析剧作家对人类悲剧性命运的哲理性书写。由于受到古希腊悲剧精神、近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精神分析、神话原型等理论影响,其剧作深化了对于人类悲剧命运与高于人类命运和普通生活之上之“潜在力量”的理解。对理想和信仰的追寻、对自由生活与命运掌控力的向往、对自然力量之强大的畏惧与咒骂,皆是这种“深化”在剧作中的具体表征。这些表征通过隐喻、象征,或自传性表述凸显出来,乃是作家独特的信仰认知与宗教精神的折射。本章以《天边外》《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安娜·克里斯蒂》作文本示例,旨在剖析奥尼尔对信仰的怀疑、迷茫以及宗教救赎的渴望。第四章,以典型剧作为基,论述作家对东方道家精神的思辨。因近代对华频繁的侵略战争,大批西方传教士踏入华夏之地,带来西方宗教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同时也认识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道家思想就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被译介到西方。奥尼尔宗教观的复杂性,某种意义上就在于他对代表东方思想之道家文化的思索和向往。其许多作品都洋溢着东方思想文化之光芒。这是他与绝大多数西方戏剧家的相异之处。对于老庄哲学-宗教观之缜密思辨的理解,反映于他的生活,也显露于他的创作。本章以《送冰的人来了》《马可百万》《拉撒路笑了》为示例,从道家“无为”“阴阳”“复归”等哲理切入分析此三部戏剧,着眼于阐释其中东方色彩浓厚的道家精神,以通观奥氏之深邃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