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腹痛患儿胃镜结果及临床表现,探讨小儿腹痛的疾病种类及临床特点,明确小儿腹痛病因。为小儿腹痛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以腹痛为主述在长春市儿童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部分住院的患儿,共477例。年龄区间6个月~16岁。均采用OLYMPUS GIF-XP260型电子胃镜,参照2004版《上消化道内镜学》的胃镜操作方法完成常规胃镜检查。详细记录胃镜下表现及进行胃镜下疾病诊断。针对复查胃镜的患儿,采用其病变最重或有病检结果的一次胃镜结果进行诊断。针对病史长、症状重的腹痛患儿行Hp检测并分析。Hp的检测方法分为两种:采用胃镜下取病理行Giemsa染色查找Hp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同时在患儿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内容包括:临床症状、有无家族史、是否存在不良饮食习惯。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р<0.05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腹痛患儿胃镜结果:477例腹痛患儿胃镜结果均为上消化道疾病,其中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262例(54.9%),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130例(27.3%),消化性溃疡35例(7.3%),急性胃粘膜损伤(急性胃炎)32例(6.7%),胃扭转8例(1.7%),胆汁返流性胃炎7例(1.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2例(0.4%),嗜酸细胞胃肠炎1例(0.2%)。2.腹痛患儿临床特点:262例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程、腹痛部位、伴随症状、缓解方式存在明显差异(р<0.05)。病程多为2周~3月,腹痛部位集中在中上腹及脐周,伴随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胃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为主,部分伴有糜烂。130例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伴随症状、缓解方式存在明显差异(р<0.05);伴随症状以恶心呕吐多见,多数患儿无明显缓解方式;胃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伴有糜烂。35例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6月-6岁组主要脐周疼痛,7-16岁组主要上腹疼痛;胃镜下表现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32例急性胃粘膜损伤以中上腹疼痛为主要表现;胃镜下表现除服用腐蚀性化学剂者胃粘膜为腐蚀样改变外,其余患儿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充血。8例胃扭转为中上腹痛,伴有呕吐,进食后症状加重;胃镜下表现为插镜困难,胃粘膜皱襞扭曲,胃内解剖位置异常。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疼痛部位不固定,胃镜下见胃窦粘膜充血、水肿,可见胆汁返流。2例腹痛患儿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以中上腹痛为表现,胃镜见食管远端粘膜充血、水肿,齿状线处见纵行粘膜撕裂,可见出血性裂痕。1例腹痛患儿嗜酸细胞胃肠炎,腹痛无固定部位。胃镜下见粘膜充血、水肿、结节。行病理检查发现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每高倍镜视野超过15个嗜酸细胞。3.腹痛患儿基本情况:⑴年龄分布:以7-16岁年龄段患儿所占比重大,具有统计学意义(р<0.05)。⑵性别分布: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急性胃粘膜损伤、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与急性胃粘膜损伤、急性胃粘膜损伤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之间比较,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р<0.05)。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女性多于男性。4.腹痛患儿饮食习惯: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急性胃粘膜损伤、消化性溃疡四种疾病中不良饮食习惯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р<0.05)。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两种疾病中不良饮食习惯者多见。5.腹痛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合并食管炎或十二指肠球炎和消化性溃疡之间Hp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р<0.05);不同年龄段Hp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р<0.05);不同性别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1.小儿腹痛胃镜结果均为上消化道疾病,其中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居多。2.腹痛性别、年龄分布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伴随症状不同;不良饮食习惯不同。3.腹痛患儿Hp感染无性别差异;存在年龄差异,高年龄组明显多于低年龄组;不同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存在差异。4.胃镜检查是小儿腹痛病因诊断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