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去数十年来,香港被殖民而后回归的历史,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征,并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后,香港人面临了对新的身份的认同或排斥。尽管个体身份依然强大,但他们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与强大的中国大陆互动共赢的局面。相比很多内陆城市,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步更早,在国际贸易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民众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及民主意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数十年来,香港被殖民而后回归的历史,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征,并且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1997年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后,香港人面临了对新的身份的认同或排斥。尽管个体身份依然强大,但他们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与强大的中国大陆互动共赢的局面。相比很多内陆城市,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步更早,在国际贸易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民众的政治参与主动性及民主意识更强。这些都让不少香港人在面对大陆同胞时存在优越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香港与中国大陆在文化上又是同根同源,香港人本来就是中国人,并且大陆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香港与大陆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迅速同和。这些都使香港成为研究身份认同及国家认同问题的极好的范本。本文尝试分析香港人身份的形成,所经历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对自己国家身份的认同。
150多年来,香港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香港的身份意味着富裕,对世界的开放,专业精神和实用主义,并且在这方面它仍然有别于和在某种程度上“反对中国人对其特定传统,种族和国籍的认同”。关于国家认同的研究为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理论方法。关于民族认同的起源和性质的定义,辩论的定位在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方法之间。国家认同的基本观点或原始观点假设某些群体身份和附件是基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血统,种族,语言和领土。一方面,建构主义研究民族认同的观点认为国家是一个“形象中的政治共同体”,强调它的发明和创造,并拒绝任何原始主义。另一方面,种族概念又强调出生和本土文化的社区,包括乡土语言,习俗和传统。
其他文献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力资本的跨国外流可能会造成资本资源的流失,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产生消极影响,但也有可能为国内人力资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激励人力资本投资,海外深造又可以给国内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提升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本素质,资本的回流也会积极地促进国家技术进步。因此,人力资本外流可能通过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影响国家经济和技术进步,我国入世后人力资本外流规模逐年增加,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和创新。
伴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往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城市经济快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高铁的开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我国高铁开通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展开研究,旨在为高铁网绐建设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撑。论文以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要素投入效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及共享发展六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过去依赖于人口优势、资源环境、外贸出口的发展红利已渐渐消退,但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城镇化发展的好坏也终将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质量。而在过去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高扩张、低密度、多中心、功能区单一的蔓延特征,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大打折扣、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地矛盾不断突出。因此,城市蔓延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持续深化,建立一个健全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体系某种程度上已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创新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学术界也有着类似“福利国家终结”这样的悲观论调,但福利国家一直是学术界和国民共同热议的话题。 虽然“人民福利”曾为瑞典赢得了“福利之窗”的美名,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和全球化经济的冲击,瑞典国内经济疲软,福利预算赤字和国家财政赤字快速增长,以
毒品犯罪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阿富汗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基地,俄罗斯与中亚五国是阿富汗毒品走私“北方路线”上的重要输入国,源源不断的毒品经济严重影响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并严重侵害人民健康。为共同应对毒品犯罪问题,俄罗斯与中亚五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以及中亚区域信息和协调中心四个国际组织机制下积极展开了一系列国际禁毒合作,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的马岛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从军事角度关注战争本身,从外交决策角度展开的为数不多的研究基本上聚焦于英国和阿根廷两个直接当事方,对美国在马岛战争前后相关外交决策的研究非常有限。 美国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自始至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虽不是马岛战争中的直接当事方,但其在西半球的自我定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冷战的背景、与当事双方的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逐渐加强,世界主要经济体充分意识到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重要性。二十国集团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非正式国际机制,最早发起于亚洲金融风暴,又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升级为领导人峰会。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虽然是历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但是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的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效果常被质疑。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