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内发挥着教化育人功能,对外起着社会引导作用。目前学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较多,且视角多元,但多是宏观的经验型或描述性研究,少有学者从符号学的微观角度解读校园文化,而个案研究,尤其是关于兰大校园文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兰大骆驼”事件为典型个案,并用传播符号学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和理论分析,总结传播路径和传播经验,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提出可供参考的借鉴。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符号学分析法,利用传播学及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兰大骆驼”事件的传播过程、文本特征及“骆驼”符号的意义演变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还借助符号聚合理论研究了“骆驼”符号的价值取向构建过程,并用符号圈理论探究了“骆驼”进入兰大校园文化符号圈的运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校园文化符号构建与传播的现实策略。 研究发现,“兰大骆驼”是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为主,师生校友和学校官方共同创造的校园文化符号。“骆驼”最初作为负面符号与兰大捆绑在一起,但“骆驼”的意义在师生和学校的互动传播中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其价值取向也逐渐与兰大的核心价值发生重合。符号与意义是任意连接的,兰大师生对“骆驼”意义的自嘲式解读,是符号意义增殖和价值转变的关键。从符号的运动来看,“骆驼”最初游离于兰大校园文化符号圈之外,但由于其价值体系逐步与兰大核心价值理念相吻合,所以成功“位移”到符号圈的中心地带,成为了兰大特色文化的象征符号。 作为一个典型文本,“兰大骆驼”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参考,它启示我们,校园文化符号的建构与传播:首先要以主导文化为核心,以外来文化为补充,适当吸收地方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精华;其次,要以师生校友为构建和传播的主体,提升学生积极性;再次,要以校园文创为动力,推动校园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最后,学校应以大众传播为手段,营造平等的话语权力空间,适时地进行舆论引导,保障校园舆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