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史演化和区域接触两个角度着眼,对江苏方言共时音韵差异中所反映的历时面貌和接触方式做音韵个案研究。笔者根据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材料,建立了33个方言代表点的语音数据库,并将其转化为dbf格式以表格列出。以此为材料依据,运用历史比较法,参照方言地理学假定,分析其横向分布形式,比较差异,拟测历史发展序列,并联系其他方言和以韵书为代表的历史参照系给以初步的解释。尝试验证学者所提出的语言学前沿理论,并为江苏方言研究提供新视角。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前言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依据、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概要说明了本研究基本理论方法和依据的材料。 第二章介绍了江苏历史行政地理和方言沿革,分析了境内三大方言现状,以地图显示33个方言代表点的地理分布位置。 第三、四两章是本文的主体,选取境内两个重要的语音项目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第三章首先梳理果假遇流蟹摄字在三片方言的读音差异和分合情况,然后以“恢复初始态”和“迟豫”理论揭示北部吴语元音高化现象的原因。由于低元音a在回归发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动程明显,和发音器官恢复初始状态的时间有“迟豫”过程,就会产生后滑音,从而启动高化或裂化。在汉语史上曾出现三次元音大转移。在北部吴语中以a为主元音的假摄再次发生高化,并推动果遇摄元音高化、裂化。蟹摄开口一二等字复元音融合为单元音型与韵尾脱落型的演变方式为元音大转移这一链式变化增加了新的动力。而江淮官话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除南通以外)蟹摄开口一二等字主要演变为ε,在中原官话中除邳州和赣榆外也演变成[ε],邳州和赣榆保留[i]韵尾。所以这些点的果、假、遇摄字大体保持着原有的语音秩序。江苏境内三片方言果假遇蟹摄字也因此在共时平面上呈现独特的语音面貌。 第四章首先梳理了知庄章精组字在三片方言中的读音差异和分合类型,分属于三分型、二分型和合流型,处于语音发展的先后不同阶段。然后以舌位的前后高低初步解释了声母前化运动的生理机制。接着以“南京型”庄组字为例,为内外转之说提供了解释:由于后接韵母的主要元音有高低之分,使得庄组字部分读如精组,部分读入章组。最后以扬州方言非假咸山摄开口三等字读洪音为例,证明江淮方言合流型中留下了曾经分[ts]组和[(?)]组的痕迹。 第五章就三片方言的关系提出了两个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