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时期人民主体思想的论文。研究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强化人民的主体意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人民的主体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实现整个人类的解放,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邓小平人民主体的涵义、内容、制约因素、实现途径和意义进行了探索。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一、人民主体的内涵、分类。本部分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主体的界定和毛泽东对“人民”具体内涵的理解及其晚年在实际工作中对“人民”内涵和外延规定上的失误,概括出了邓小平人民主体的涵义。 二、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本部分依据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及现状,阐述了邓小平的人民是历史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自身命运的主体的思想。侧重论述了人民是价值主体这一思想。 三、制约人民主体性的主要因素。本部分主要根据人的主体地位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感性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和确证这一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着重论述了物质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经济政治体制、主体自身素质等对主体的制约。 四、实现、发挥人民主体性的主要途径。本部分在分析人民主体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邓小平主张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发挥人民的主体性。 五、人民主体思想的意义。本部分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对人民主体性的压抑,阐述了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意义,即恢复了对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切身利益的关注,注重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气质的双重提高;重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统一、协调发展;唤醒了沉睡的主体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