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一能谱CT成像术前评估食管鳞癌不同分化程度的初步探讨目的通过分析食管鳞癌能谱CT各项参数特征,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食管鳞癌分化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113例,术前均行胸部及上腹部普通CT平扫和胸部单期、上腹部双期能谱CT增强扫描。将所有患者的原始数据都传至AW4.5专业工作站,使用GSI软件分析包,分别得到病变的碘浓度、水浓度、不同单能量(40~140ke V,间隔为10ke V)水平下所对应的CT值和CT能谱衰减曲线,并通过计算得出病变的标准化碘浓度NIC(NIC=病灶的碘浓度/相同层面主动脉的碘浓度)和曲线斜率K=(HU40ke V-HU100ke V)/(100-40)。根据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按不同的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分化鳞癌组、中分化鳞癌组和高分化鳞癌组。将研究组间的上述能谱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应用ROC曲线对碘浓度和标准化碘浓度在食道癌分化程度鉴别诊断中的效能进行评估,并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113例患者中低分化鳞癌组24例,中分化鳞癌组60例,高分化鳞癌组29例。一般参数特征:不同病理分级食管鳞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部位及肿瘤的大小(最大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能谱参数特征:低分化鳞癌组与中分化鳞癌组在单能量40~80ke V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它ke V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在单能量40~100ke V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它ke V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鳞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在单能量40~50ke V下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它ke V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组与中、高分化鳞癌组间的碘浓度、NIC及斜率K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分化鳞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间的碘浓度、NIC及斜率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灶间的水浓度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不论是在低分鳞癌组与中分化鳞癌组间还是在低分化鳞癌组与高分化鳞癌组间,NIC的诊断效能均高于碘浓度。结论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不同,其对应的能谱特征参数及能谱曲线也不相同,宝石能谱CT成像能够为术前评估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二能谱CT成像在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研究目的将能谱CT成像技术应用于术前食道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探讨能谱CT扫描在术前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113例,术前均行胸部及上腹部普通CT平扫和胸部单期、上腹部双期能谱CT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图像上对食管癌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观察分析。在单能量70ke V mono图像上测量相应区域淋巴结的短径值,当气管食管旁沟淋巴结的短径>5mm,其余各区域和腹腔淋巴结的短径>10mm时,被视为转移性淋巴结,此种方法为传统CT定义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本研究中能谱CT扫描定义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为:动脉期利用GSI View分析软件,分别获得食管癌病变和相应区域淋巴结的能谱衰减曲线,如果淋巴结的能谱曲线与食管癌病变的能谱曲线走形一致或大致重叠,则被视为转移性淋巴结。以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传统CT和能谱曲线两种判定方法在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食管癌患者中共有4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中共纳入研究的淋巴结数为259枚,其中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数为11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数为146枚。能谱曲线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7%、83.19%和89.7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nden指数分别为86.24%、87.33%和0.729;传统CT判定方法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81%、54.87%和84.93%,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nden指数分别为73.81%、70.86%和0.398。能谱曲线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传统CT判定方法,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CT能谱衰减曲线对食管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传统CT判定方法,其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