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儿童本位(Children-orientation)是现阶段研究儿童翻译文学的翻译标准,能满足儿童阅读水平和欣赏趣味的译本才被认为是好译本。根据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决定译文文本特征。在本论文中,我们拟将翻译目的论用于儿童文学的研究,一改以往从儿童本位角度来研究儿童翻译文学的现象,把以往排除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之外的译本纳入研究视野,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说明在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上迥然相异的两个译本可以同时获得成功。赵元任的翻译目的是愉悦儿童;吴钧陶意欲为所有可能的读者,包括成人和儿童,重现这本小说作为经典的独特魅力。在第二章“目标文本及文化意象的翻译和文体特征”中,作者从文化意象和文体特征两方面展开论述。在翻译文化意象上,赵译本采用归化策略,使译本更具可读性,也便于儿童欣赏。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吴译本忠实于原文,把读者带进具有异国情调的故事中。在文体特征上,作者强调了赵译本采用的儿童语言和吴译本采用成人化语言。赵译本的口语体符合了当时儿童的理解能力,迎合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吴译本中很少带儿童特征的语言,成人书面语的使用使译本语言流畅优美。在第三章“目标文本及幽默话语的翻译”中,作者特别关注了双关和打油诗的翻译,这是该小说幽默的两个主要表达方式。在翻译双关上,赵元任用与原文不尽一致但有相关联系的双关语来进行替换,以此达到娱乐读者的目的。而在吴钧陶的译文中,吴照字面翻译双关语,并标上脚注给予进一步解释。读者只有在阅读了脚注后才能明白双关之所在。这样,吴译本再现了原文本的幽默,并成功地再现双关语。这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知识,满足了成人读者及求知欲旺盛的儿童的期望。打油诗的翻译也是如此,赵元任的译本舍弃了部分内容的忠实,再现了韵脚,增加了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比原文更胜一筹。吴钧陶则再现了原文内容,尽量保留了韵脚;如不能保留,则保持内容,放弃韵脚。作者认为,从目的论出发,我们对这两个译本可以有更公平的评价。某些优秀译本在传统的视野下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而目的论正好使我们从这种窘迫的现状中摆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