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居住建筑因其对所处自然环境的适应特点而依然为人们所使用,它们具备的低能耗、高效率、高情感的生态意义正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传统居住环境在其形成的原初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无论生活方式还是生产方式都和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住宅的单体到群体组合以及细部构造对自然地形地貌、气候风物的适应,无不体现着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类居住建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地主动调节变革,以达到与其所在的生态环境动态的协调共生.该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江南地区传统住区展开专业地调查研究,从建筑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将居住区域中人们的居住生活、建筑空间的组成及其自然环境因素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将人、建筑、气候、土地、水域、植物等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综合全面地研究分析,总结现存传统住区在建筑选址建造、材料选择、日常使用等方面对环境适应性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传统住区环境更新改造和新建居住区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指导原则.该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在对江南地区传统居住环境的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其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生态因素与具体表现,提出以可持续的方式改造传统居住环境和建造新居住区的指导原则.该研究课题的意义还在于,居住区的设计应该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真实进展,选用适当的技术,住宅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