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纤维塑化改性工艺及促进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植物纤维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大分子结构中含有能够参与化学反应的官能团,可制备出多种用途的功能性材料,如高吸水材料、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医疗卫生用材料等。在诸多纤维制品中,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具有环境友好性,其制备技术是目前较为活跃的研究热点。天然植物纤维可以通过酯化、醚化等方法改变其热性能,从而制备出具有良好热塑性能的功能材料。具有热塑性的纤维可替代部分化石原料,通过热压成型的方法制成各种性能优良,并可自然降解的复合材料。这既能减少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又能为天然植物纤维的高效利用找到新的途径,缓解世界能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中以天然针叶木纤维为原料,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研究了纤维氰乙基化改性、苄基化改性以及烷基化改性的工艺和改性纤维的相关性能。丙烯腈氰乙基化改性针叶木纤维的最佳工艺为:在纤维打浆度为40°SR时,经KSCN饱和的1mol/LNaOH溶液浸渍2h,丙烯腈用量为8.5mL/g(对绝干纤维),在50℃下反应2h,改性纤维增重率可达92.31%,N元素含量为12.88%,相应取代度为2.91。苄基氯苄基化改性针叶木纤维的最佳工艺为:苄基氯用量5mL/g(对绝干纤维),NaOH溶液浓度为30%,NaOH溶液用量5mL/g(对绝干纤维),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05℃。在此条件下改性纤维的增重率为129.47%,纤维中C元素的含量为67.30%,相应取代度为1.58。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后改性纤维的增重率提高到了149.53%,纤维中C元素的含量提高到了71.55%,相应的取代度达到了2.24。环氧氯丙烷烷基化改性针叶木纤维的最佳工艺为:环氧氯丙烷用量为5mL/g(对绝干纤维),6mol/LNaOH溶液用量为4mL/g(对绝干纤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用量为0.01g,1,4-二氧六环用量为7.5ml/g(对绝干纤维),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改性纤维的环氧值为8.39mmol/g,增重率为88.67%,相应取代度为2.56。对塑化改性后的纤维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表征。红外光谱图显示,经氰乙基化改性、苄基化改性以及烷基化改性纤维都出现了相应的特征吸收峰(氰乙基化纤维在2257cm-1处出现了-CN吸收峰;苄基化纤维分别在3062cm-1、3029cm-1、736cm-1和697cm-1处出现了表征芳环结构的新吸收峰;烷基化纤维的谱图中1160cm-1处则充分显示了醚键吸收峰的加强);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改性后纤维表面都被改性产物包覆,纤维圆挺,体积膨胀,说明改性反应已经深入到纤维细胞壁内部;X射线衍射图分析表明氰乙基化改性、苄基化改性以及烷基化改性纤维的相对结晶度都比天然针叶木纤维的要低很多,分别下降到了7.26%、23.14%和21.40%;热重和差式扫描量热曲线分析表明,三种改性方法所获得的纤维都具有了热塑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约为85℃、134℃和137℃。从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改性纤维的热塑性两方面综合比较,氰乙基化改性能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赋予改性纤维较好的热塑性,而苄基化改性温度较高,烷基化改性耗时较长,且后两者改性纤维的热塑性都不如氰乙基化纤维,所以,氰乙基化改性是针叶木纤维塑化改性较适宜的方法。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针叶木纤维塑化改性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各反应的动力学特性,并确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针叶木纤维塑化改性反应的速率常数和表观活化能。在改性试剂用量过量的情况下,天然针叶木纤维的氰乙基化、苄基化、烷基化改性反应都属于一级反应。氰乙基化反应在40℃和50℃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04和1.62,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6.58kJ/mol;苄基化反应在95℃、100℃、105℃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12、0.15、0.18,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6.06kJ/mol;烷基化反应在60℃、70℃和80℃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11、0.25和0.35,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8.14kJ/mol。课题还以针叶木木粉为原料研究分析了原料中一些少量组分对塑化改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料中的苯醇抽出物和木素等组分的含量会对其化学改性产生影响。去除苯醇抽出物后,马尾松木粉的氰乙基化改性产物增重率提高了8.27%,苄基化改性产物增重率提高了5.88%,烷基化改性产物增重率提高了7.31%;并且,原料中木素的去除打开了改性试剂渗透的通道,显著提高了马尾松木粉氰乙基化、苄基化、烷基化的反应性能,改性产物的增重率随着木素去除量的增加而增加。热重曲线说明,改性木粉的热稳定性比原马尾松木粉下降,并且随着木粉中木素去除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最后,研究了植物纤维物理结构性能改变对其塑化改性的影响,并揭示了氰乙基化、苄基化和烷基化产物增重率和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械磨浆不会改变天然针叶木纤维的化学结构和晶型,但是却能够破坏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使纤维表面分丝,结晶度下降,保水值增大,显著提高纤维素纤维对改性试剂的可及度和化学反应活性。改性纤维的增重率随着纤维磨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改性纤维的特征吸收峰强度随着纤维打浆度、改性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强;改性后纤维的热重和差式扫描量热曲线显示改性纤维的热塑性随纤维增重率的提高而改善,说明机械磨浆能够有效提高天然针叶木纤维的反应性能。与未磨浆纤维相比,打浆度49°SR纤维氰乙基化改性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35℃降低到了83℃,苄基化改性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62℃降低到了119℃,烷基化改性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89℃降低到了132℃。
其他文献
中国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延川县民艺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其中,很多陕西仰韶文化中出土的半坡类型民间原始意味艺术品可以佐证。延川县东南西北延展,东南跨黄河
研究背景:嗜铬细胞瘤/副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 PH/PCL)是少见疾病,可造成血压异常与心肌损害。目前,国内外对PH/PCL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
绥德石雕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石雕艺术,在绥德民间广为流传。此门传统技艺始于石器时代、成形于秦汉,魏晋时期趋于成熟,繁盛于唐朝。石雕是农业社会所产生的一种大众文化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in China,BWAQ-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伴随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被重新提上日程。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进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因胸痛入院
目的比较四川省南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以四川省未受地震影响的经济水平
<正>儿童哮喘是发生于儿童的非常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炎症因子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其发病率近2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我
近几年,城市居民迫切希望能将中国地域文化的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因而都市农业景观和地域景观得到大力提倡;此外,在借鉴欧洲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诠释地域特征的词汇和方法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初中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铜陵地区按照圩区、丘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