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南省禹州市为试验地点,选用小麦豫麦49-198品种和玉米秀青74-9品种,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T1)、对比农民习惯施肥管理模式的优化施肥管理模式(T2)、超高产施肥管理模式(T3)、对比超高产施肥管理模式的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模式模式(T4)4种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小麦-玉米轮作下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探讨了连续种植下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在四种模式下土壤碳氮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显著。与第一季小麦收获时相比,T1处理下土壤0-30cm、30-6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降低,而T2、T3和T4处理均有所增加。T4处理30-60cm土壤全氮的含量最高,对提高土壤全氮量作用明显。2.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氮含量及所占比例有明显影响。经过六季的定位施肥,与第一季收获时0-30、30-60cm土壤相比较,T1处理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分别减低了15.8%、1.8%,。T2处理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增加了8.6%、24.6%,T3处理分别降低了10.1%、29.6%,T4处理0-30cm土壤酸解性氮含量增加了36.4%,30-60cm土壤酸解氮含量仅下降1.37%。3.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0-30cm、30-60cm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经过六季的定位施肥,与第一季收获后相比,在0-30cm、30-60cm中,与T1处理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含量降低相比,T2、T4处理能够增加土壤酸解性铵态氮含量。在其他三个处理0-30cm、30-60cm土壤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的同时,T4处理下0-30cm氨基酸态氮含量下降幅度最小,30-60cm保持氨基酸态氮含量稳定不变。T4处理明显降低了0-30cm、30-60cm土壤氨基糖态氮含量。4.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土壤土壤总碳含量影响显著。经过六季的定位施肥,T1处理下0-30cm、30-60cm、69-90cm土壤全碳分别下降了10.5%、3.2%和10.9%。T4处理0-30cm、30-60cm土壤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4.8%、9.6%,在其他三个处理60-90cm土壤全碳呈下降趋势的同时,T4处理率能够维持土壤全碳的含量稳定不变。5.经过六季的定位施肥,在0-30cm、30-60cm土壤中,四个处理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均有所增加,T1处理增加幅度最小,T4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四个处理下土壤60-90cm易氧化碳含量均降低,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T4处理降低幅度最小。T3处理0-30cm、30-60cm土壤全碳含量的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土壤难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所引起的。6.综合来看,土壤碳氮组分对小麦产量综合效应排名次序:全氮>易氧化碳>难氧化碳>氨基糖态氮>酸解性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土壤碳氮组分对玉米产量综合效应排名次序是:易氧化碳>酸解性铵态氮>酸解性氮>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难氧化碳>全氮。土壤C/N对作物产量的综合效应大小依次是:C全碳/N氨基糖态氮>C全碳/N非酸解性氮>C全碳/N酸解性氨态氮>C全碳/N全氮。7.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显著是高了作物产量,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酸解性氮及其所占比例、易氧化碳含量及其所占全碳比例,减缓土壤氨基酸态氮的降低,降低了土壤氨基糖态氮的含量,降低了土壤氧化稳定系数。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T4处理对于农田提升土壤生产力及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