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利用秃杉幼林林地的空间资源,引种和推广秃杉人工林,本文通过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秃杉幼林秃杉—旱谷(TH)、秃杉—小米(TX)、秃杉—玉米(TY)林农间作模式以及秃杉纯林(CK)的林木生长状况、经济效益、土壤肥力及作物养分归还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寻求秃杉幼林林农间作的最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间作系统中秃杉生长状况:间作模式对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秃杉纯林高,选择合适的林农间作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秃杉幼林的生长。间作对秃杉幼林造林成活及保存率影响不大,间作模式成活率>97%,保存率>86%;实行秃农间作,林木地径、树高及冠幅的平均值均较秃杉纯林高,随林龄增大,林木生长特征值间差异逐渐增大;在林木生长状况上,实行秃—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秃杉幼林林木的生长,生长状况优劣排序为:TY>TH>TX>CK。(2)各间作模式较纯林相比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增加了林农收入。在连续2年间作中,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随间作年限增加。不同间作模式2年内纯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TY(3925.8元/hm2)>TH(2972.7元/hm2)>TX(2881.8元/hm2);不同间作模式林分的林木资产评估值大小排列次序为:TH>TY>TX>CK。(3)研究表明,秃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肥力状况。与秃杉纯林相比,各间作模式0-40cm土层蓄水、通气及透水性均明显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秃杉纯林;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也高于秃杉纯林。不同间作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大小:TH>TX>TY>CK。(4)林农间作中农作物剩余物归还于林地,可有效提高林地营养储量,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人工林地力维护和可持续发展。不同间作模式农作物营养元素存留总量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为:TX>TH>TY>CK。不同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各模式中均以N最大,P最小。(5)本研究的4种模式中以TH模式在短期内综合效益最大。各模式的综合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TH>TY>TX>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