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且有逐渐成为再融资方式的主流的趋势。截止到2002年12月30日,共有80多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方案。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增发通常引起公司业绩的下滑,但在我国这样的二元股权结构背景下的资本市场,是否和西方一致。因而研究上市公司增发后的业绩变动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上市公司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增发业绩变动的代表性理论和文献,并做了简要评述,接着讨论了中西方增发情况的差异及增发与配股、可转债融资的差异,以及我国的增发政策的变迁;然后分别按会计业绩和市场回报率业绩的方法,以匹配公司和市场整体为参照系,先总体上分析上市公司增发后业绩变动的状况,再分别按规模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分组,讨论了两种因素对增发业绩变动的影响,并浅析了其它一些相关因素。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说明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业绩下降,而且是逐年下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增发后的1-3年内,仍然存在着业绩下降的问题,而且长期业绩的下降要大于短期业绩的下降。 2.规模小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公司无论在会计业绩上还是在市场回报率业绩上下降的都更为显著,这也符合国外学者的研究:认为规模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上市公司增发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3.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业绩下滑的现象,而增发公司的业绩下降的更为显著。这就与资本市场的初衷相悖: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盈利水平的提高而谋求上市,上市本身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而在我国目前这种情况下,企业上市则业绩下滑,并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初衷。这也符合国内学者的研究: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下降。 4.增发类上市公司的市场回报率在短期内显著下降,弱于匹配公司和整个市场的回报率,但在增发一年内,虽然回报率也为负,但在统计上没有经营业绩下降得那么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回报率下降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在统计上也逐步呈显著趋势。这与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相差很大,西方证券投资通常是长期投资,而且长期投资的回报率一般都是正的,而在我国,长期回报率为负,这同时也表明了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长期投资者的匮乏,大部分都是投机性的股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