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农业技术进步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是供给侧领域的永恒主题,农业技术进步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反复强调。随着空间关联性与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对单一地区或产业技术进步的简单研究加总无法准确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貌。因此,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归纳构建的总体理论框架,结合SFA与MFA模型、Moran’s I指数、PSM方法和CGE模型等方法,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切入农业技术进步直接效果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其通过要素与产品市场产生的间接溢出效应,旨在把握农业技术进步的地区、产业的系统性结构特征、明确其驱动因素与所受影响机制,进而探究其对外部经济与环境的作用。对直接效果的研究包括特征与影响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特征主要研究历史演变与现状,空间与产业特点,第二部分着重从技术禀赋与组织化程度视角展开影响剖析;第三部分溢出效应的探究包括经济、环境效应,并由七个主要章节展开。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技术进步呈现明显的机械型要素代替劳动、生物化学型补充土地的趋势;外部财政支农保障经费加速增长,重心从中央向地方转移,科研转化能力提升且回报率较高,技术推广人员缓慢增长至稳;技术进步率围绕5%水平周期性波动,且波动幅度与区域差异逐年减弱。(2)综合考虑空间因素下的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收敛性的研究表明:西部区域内部技术效率提升潜力较大;区域间技术进步转化水平拉动的综合技术进步水平呈现中西部向东部地区的收敛,空间相关性在1981-2009年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而此后的空间作用明显减弱。(3)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产业差异的系统性研究发现:粮食类与经济类作物产业技术进步普遍放缓,蔬果产业技术进步存在波动性加速,畜牧业产业整体技术进步存在周期波动性放缓;要素结构优化的技术效率改进是其驱动因素,而科技转化能力则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阻碍因素。(4)技术禀赋对全过程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禀赋对技术采用决策与应用后效果差异影响明显。其中,需求、补贴以及种植经验等技术禀赋对采用决策影响明显,经营管理能力对要素结构的优化与产出效率的发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具有年轻化、专业化、适度规模化等良性发展特性的能力较高农户更具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优势。(5)组织化程度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化程度对农户技术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农资购买与技术指导两项服务增强技术进步水平的作用明显;天津、辽宁地区效果尤其明显;组织化程度解释了88.54%的技术进步水平转化能力与5505元的产值差异。(6)农业技术进步的系统性经济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能大幅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其他产业经济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尤其显著;短期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被拉大,但地区工资差异有所缓解;长期随地区总产出与就业增加会加快中西部向东部地区的“追赶”;加速了农民增收与农村劳动转移,促进了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收敛。(7)对内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类要素的密集性投入的负向环境溢出加剧,而通过能源效率缓解负向溢出的能力却在倒退;狭义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改善、规模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替代要素效率下降则成为主要的短板。
其他文献
王喜荣同志是我国派往美国培训的高级管理人员。本文是她回国后,就如何借鉴西方对我国有用的管理经验,搞好大中型企业所写的学习体会。文章阐述的主要观点有:只要对企业实行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它不仅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而且其嫩根、嫩茎叶还是一种营养丰富、强身健体、独具风味的特种蔬菜.鱼腥草一般要在气
贯众为较常用中药,其品种来源极其复杂.各地习惯使用者,均为当地及临近地区所生产的多种蕨类植物的根状茎作中药贯众人药,如在浙江、四川等地用分株紫萁、狗脊;广东用乌毛蕨
【正】2007年7月11日证监机构字[2007]161号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设立招商证券基金宝二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申请及有关文件收悉。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
【正】2007年6月14日证监机构字[2007]128号天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原三江源证券经纪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唐勇证券公司董事长类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及相关文件收悉。经审核,决
介绍多抗霉素在高尔夫球场海滨雀稗草坪根系层土壤和水样中残留的测定方法,通过模拟高尔夫球场建植,进行农药残留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当海滨雀稗草坪根系层土壤取样深
目的探究喉罩全麻和腰麻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全麻组和腰麻组),每组各35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