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将人口严格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将农村人口大量排斥于城镇之外。在户籍管理制度以及户籍制度背后所承载的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等制度的共同作用之下,社会各种稀缺资源向城市劳动者倾斜,造成农村劳动者在非农就业以及进城就业过程中的资源禀赋处于相对劣势。进城农民工在诸多领域如职业寻找、职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进而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尤为重要的是非城镇户籍劳动者在受到各种来自城市的“社会排斥”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政治排斥”。原有的社会管理制度在我国存在着对于非城镇户籍劳动者的政治参与的限制甚至歧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这部分相对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与城市户籍劳动者就业竞争的能力。以上多种制度单元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一起构成了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障碍,这就呼唤着全新的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体系的出现。统筹城乡就业是党和国家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部署。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是指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实行城乡平等、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其旨在改变过去国家在对待城乡就业关系上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局限,走出以往以牺牲或损害农村居民的就业权益为代价来维护城市劳动者的就业特权进而促进城市就业的误区。统筹城乡就业目标的关键就在营造一个城乡劳动者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为这个劳动力市场构建一个相对平等的制度环境,破除原有的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弊端。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即为统筹城乡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体系。本文以制度创新和演化的视角试图探寻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破解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打破过去旧有的以牺牲农业和农民来推进工业化的路径依赖,对现有制度进行一种动态的再平衡。本文除了“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陈述了本文选题的依据和选题的意义,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并对于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一部分,这是本文的立论基础。在界定统筹城乡就业的内涵、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对制度创新范畴进行了厘定,最后阐明本文运用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对就业影响的方式角度,将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划分为以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教育制度为主的直接劳动就业制度,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主的间接制度两大范畴。第二部分,主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梳理了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相关制度形成的脉络和机理。并对直接劳动就业制度和影响就业的间接制度两大制度范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制约统筹城乡就业目标实现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制度供给不均衡是造成统筹城乡就业目标难以实现的核心原因。第三部分,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弥合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进行了研究,如美国的就业培训制度和日本的用工制度等等。目的是从中总结和汲取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第四部分,基于我国现实和国外的有益经验,提出适合国情的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建议。具体包括破除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创新;提出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分级管理的户籍管理模式;提出建立土地与户籍联动的城乡要素对换平台的政策建议:提出扩展非城市户籍劳动者的政治参与以及培育农民工自组织的方式等。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将统筹城乡就业融入到城市化的大的历史进程之中,主张重点发展县级城市和小城镇来容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