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含闪避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闪避方法的归纳,从认知角度对它进行研究的文章更少。本文考察了问题对闪避方法选择的影响,并从认知上揭示了它的欺骗性的产生的机制和过程。这对于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促进欺骗性话语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应对信息性问题的暗含闪避。本文认为,暗含闪避就是有意对问题作间接、含糊、不明确的回答,有意提供一些信息、以掩饰自己不愿回答问题的意图的回答。它是一种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话语。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考察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被问者倾向使用的闪避类型。首先,根据提问者对信息的潜知程度的不同,将信息性问题分为询问性问题、评论性问题和求证性问题;接下来,对67个电视访谈语料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被问者在回答询问性问题时,倾向使用避实就虚策略、模糊策略、避重就轻策略、故意遗漏策略和故意曲解策略;回答评论性问题时倾向使用转移话题策略、避实就虚策略、模糊策略和故意曲解策略;回答求证性问题时倾向使用解释策略、转到第三方策略和避实就虚策略。本文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关联理论分析了暗含闪避欺骗性的生成机制及其认知过程。其欺骗性的生成机制是:客观上,话语与问题相关;主观上,问话者期待问题得到回答并且认知语境中有关于问题回答的模式。与问题相关的话语激起了受话者认知语境中关于问题回答的模式,使受话者产生错误信念:误以为问题得到了回答;或者误以为期待的信息隐藏在回答中;或者误以为被问者将对问题作出回答。这就是暗含闪避欺骗性的三种表现形态,它们存在于受话者话语理解的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