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本领恐慌意识,存在消极学习心理,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现象较为常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习型政党建设以及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迫在眉睫。然而,当前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的研究甚少,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的现状究竟如何?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习倦怠对学业欺骗是否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道德推脱是否会影响学习倦怠在学业欺骗中的作用?学界对这些问题均缺乏深入探讨,其结果尚不得而知。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T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大学生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的学习倦怠水平以及总体学习倦怠水平相对较轻,显著低于理论平均水平,这说明大学生不存在普遍消极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行为。但是,大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的学习倦怠水平相对较严重,显著高于理论平均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面对繁重的课业任务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或自我否定,难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某些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班级差异、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专业志愿选择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2、在道德推脱方面,大学生在委婉标签、道德辩护、责任转移、非人性化、责备归因、有利比较、扭曲结果、责任分散八个维度上的道德推脱水平以及总体道德推脱水平相对较低,显著低于理论平均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有着较高的道德素质,其道德行为现状也是比较乐观积极的。大学生在道德推脱上存在某些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政治面貌差异、专业志愿选择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3、在学习欺骗方面,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欺骗行为相对较少,显著低于理论平均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在学业欺骗行为上总体表现良好。但是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仅有12.7%的大学生表示在上一学年中从未出现过学业作弊行为,可见尽管大学生的作弊频率不高,但是作弊现象却比较普遍。大学生在学业欺骗上存在某些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班级差异、生源地差异、政治面貌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4、在三者关系方面,学习倦怠无法直接预测学业欺骗,它只有通过道德推脱这一中介变量才能间接预测学业欺骗。可见,道德推脱在学习倦怠对学业欺骗的预测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要减少学业欺骗行为,只克服学习倦怠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在克服学习倦怠的同时,降低道德推脱,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本文结合学习倦怠、道德推脱与学业欺骗的成因分析,主要从社会环境、高校管理、家庭教育与学生个人身心发展四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克服大学生学习倦怠、降低道德推脱,进而减少学业欺骗行为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的学习与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