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张安全网,是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的民生保障项目,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维护公民生存权等各项权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动了社会救助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型,传统的社会救助开始转向社会救助治理,核心是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对社会救助事务的合作共治。国家及专家学者们也开始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途径。哈尔滨市虽然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但是哈尔滨市社会救助依然是以政府救助为主,这种单一主体下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救助资金短缺、覆盖面小、救助内容少、救助标准低等等,救助过程存在缺位、错位、重复等现象。因此,要保证哈尔滨市社会救助事业的蓬勃发展,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救助并良性协作成为哈尔滨市社会救助的一大重要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虽然哈尔滨市的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也逐渐加入到社会救助工作中,但是多元主体在具体参与社会救助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本文将网络治理理论这一新的理论创新运用于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中,并辅助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和多中心理论,通过调查研究哈尔滨市社会救助现状、多元主体参与情况和分析当前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存在的专业化程度低、缺少社会救助协作规章制度、多元主体协作信息共享度低及多元主体协作过程缺乏信任与监督的问题。并阅读大量文献和问卷调查,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分析得出影响多元主体协作的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所得的影响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的9个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合影响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程度较大的因素,构建哈尔滨市社会救助多元主体网络化协作模式,最后提出模式运行的保障对策,即合理定位多元主体社会救助协作职能、建立协作法律体系和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协作信息共享体系和建立主体间信任激励体系,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市当前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作,更大程度的促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