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检出价值并评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低级别分级间灌注参数的差异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因临床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一站式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的患者50例,其中经组织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0~70岁,中位年龄52岁;36例患者中病灶数52个。扫描均在GE Revolution CT扫描机器上进行,常规上腹部平扫后对整个胰腺进行灌注联合能谱扫描,扫描完成后对灌注及能谱图像进行重建及数据测量分析,比较与常规胰腺灌注扫描下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比较灌注伪彩图中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间常用灌注参数(BV、BF、MTT、PS、TTP、Tmax、MSI、IRF T0)差异性,并分析不同级别间肿瘤的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病灶与正常实质间能谱参数差异性,其中包括以10Kev为间隔的60Kev~140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IC)、动静脉期水浓度(WC),计算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动静脉期的标准碘浓度(NIC);分析辐射剂量。结果:①不同扫描模式下,病灶检出率不同,能谱CT联合灌注的检出率为90.3%~96.3%,常规胰腺灌注检出率为82.8%,前者较后者高(p<0.05);动脉期能谱联合灌注扫描更有利于病灶的检出。②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富血供特点,灌注结果显示瘤体较邻近正常实质呈明显高灌注状态,pNETs病灶灌注参数BF、BV、MSI分别为238.24±133.58ml/min-1·100g-1、22.67±6.54ml/100g、10.60±3.37,较正常胰腺实质参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PS、TTP、Tmax分别为6.98±3.52s、3.28±1.79ml/min-1·100g-1、16.48±2.37s、4.11±1.78s 均低于正常实质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 T0参数在两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NETs肿瘤根据不同病理级别分为A、B两组,即A组(G1级)与B组(G2级)比较,两组间灌注参数中BF、IRF T0分别为224.72 ±77.95ml/min-1·100g-1、0.66±0.10、287.63±89.07 ml/min-1·100g-1、1.56±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级别越高,血流量相对增高。④动脉期pNETs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组间单能量keV下CT值比较均有差异,相同单能量下,病灶CT值明显高于胰腺实质(p均<0.05),静脉期两者间CT值无明显差异性。⑤动脉期病灶的IC值、WC值、NIC值分别为82.31±33.71ug/cm3、1070.71±72.32mg/cm3、0.76±0.50ug/cm3,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期病灶的IC值、NIC值分别为37.26±26.28 ug/cm3、0.78±0.20ug/cm3,高于正常实质(p<0.05);动脉期病灶的能谱曲线高于正常实质,单能量keV越低,两者CT值差越大,病灶显示更明显。⑥本次研究患者行能谱CT联合灌注扫描全过程所受有效辐射剂量为19.24±3.21 mSv。结论:能谱CT联合灌注成像有利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的检出,检出率较常规胰腺灌注高,且其有效辐射剂量较其略低。依据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病灶与正常实质进行鉴别,依据BF、IRF T0灌注参数预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