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上海出版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近代历史的研究中,新文化运动常被视作为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转变的标志,是新式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对民族复兴之路的积极探索。这场运动在塑造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化、思想、科技、艺术等方面扮演着无可争议的重要角色,对于同时期的出版和出版设计而言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对的,出版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传播和联络手段,亦是构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社会的核心基础之一,而上海正是这个基础的中心。该论文即是以新文化运动为时代背景,对上海的出版设计进行研究。其目的旨在发现这一时期的出版设计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时代环境来寻找其背后的原因。同时,文章试图将研究内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从宏观的角度来理解近代上海的出版设计,为分析当时的设计行为和作品提供合理的思路。此论文的研究工作首先是从时间界定和社会性文化建立的角度对新文化运动的概念进行阐释,进而分析近代上海出版业发展所依托的时代环境。在此基础上,梳理新文化运动时期上海出版设计与以往的不同,对该时期上海出版设计出现的变化进行解释归纳。质性研究是该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在历史背景研究中,文章采用“PEST”的环境分析方法,对近代上海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在有关出版设计研究方面则以比较分析为核心方法,从设计形式、设计人群、出版机构等角度来对比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不同,以此来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中上海出版设计之新。此外,量化研究方法在文章研究中发挥的辅助作用则体现在相关数据的整理上。通过研究,文章的核心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上海出版设计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大众化倾向,这种倾向也是整个出版业,尤其是出版物成为社会性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上海出版设计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新变化都是对此的体现。具体而言,在形式上,大量国外的艺术设计形式被引入,加上以简装和精装为主的新的装订方式。其结果是,这个时期的出版物明显区别于传统书刊以及20世纪初代表旧式知识分子审美趣味的形式,这种区别的另一面所反映的则是出版物在形式上越来越符合更广泛社会群体和新式知识分子的品味。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外文混合排列的需要,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导致出版物的版面设计在阅读方向、标点符号等方面发生显著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出版物的形式能够满足其做为在广泛的人群和空间里快速传播的信息媒介的需要,现代出版物的形式和功能逐渐开始统一。此外,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出版设计者们开始认真思考民族性表现的问题,尤其是他们对于传统艺术元素的重新组织和适宜于现代出版物形式的转化。这就避免了出版设计成为对其它艺术形式的简单复刻,而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进行合理融合的呈现。另外,文章还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上海出版设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一方面这是文化大碰撞的结果,另一方面亦是对当时所存在的心灵秩序危机的折射。在这一代知识分子迎接西方和日本文化及艺术的热情的背后,存在着恢复民族自信的急切情绪和试图重建原本属于他们的社会核心地位的过程中的迷茫。多元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大量知识分子参与到出版和出版设计活动中,这体现了文化运动本身的热烈以及出版和出版设计的社会化,也表明了当时出版业的专业性要求较低,相关管理体制以及出版业整体还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还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出版设计的内容已经不再限于封面画,而是扩大到了出版物的其它部分,设计者对于出版物的整体性认识已经出现。这说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设计者们和出版者们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传播影响,对于出版设计的理解正不断地趋于全面化,并将其与整个出版过程和社会接受情况联系在一起。最后,站在中国近代设计源流的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上海出版设计发展是从形式、方法、思想的层面上完成了自晚清以来的近代出版设计源起过程的最终阶段。中国出版设计在近代的基本范式由此形成,并为5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大数据背景下,视频越来越成为用户获取目的地信息并建构旅游形象的主要渠道,鉴于用户生成视频(UGC)相较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发布视频(OGC)更受欢迎,比较二者建构目的地形象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然而到目前为止,旅游领域对视频内容的研究还较初级,且多采用人工分析方法,局限明显。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在视频内容分析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基于此,文章采用计算机学科相关视频分析方法对YouTube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犯罪的模式也不断转变,深刻影响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犯罪具有影响深、范围广、隐蔽性强、证据难以固定的特点,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仅通过定罪量刑的方式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企业加以惩处,无法实质改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无法实现生态修复的目标。基于此,通过对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域外环境犯罪合规不起诉的经验借鉴、我国试点的实践考察,对环境犯罪合规不起诉制度展开研究,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
岩石热解可快速提供总有机碳含量(TOC)等表征有机质丰度的指标,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页岩岩石热解测定中发现有TOC数据存疑的问题。本次通过不同岩性样品,研究称样量对热解测定TOC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称样量范围。结果表明:对于TOC含量较高的样品(w(TOCQC34)=16.82%),称样量需小于92.1 mg,否则热解测定TOC会低于真实值;对于TOC含量较低的样品(w(TOCQC0
利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现成的实验器材、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微型实验仪器等,开展微型化学探究活动。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创新意识。
为了提升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力度,开发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管控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实时获取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路面摊铺、碾压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再结合动态控制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辨别各环节所处的质量控制状态,从而实现智能预警。该技术应用到佛江高速公路佛山段二期工程的沥青路面施工管理中,能及时将施工状况反馈给管理人员和施工一线操作人员,有效避免了施
<正>航天工程汇聚了成千上万的研制人员、数量众多的协同单位和难以计数的生产设备,具有系统复杂、技术密集、风险性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需要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总体单位质量管控手段、方法相对落后,尤其在深入开展精细化质量管控方面存在把关式质量管控,导致质量预防能力不足,
期刊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处于社会与学校融合的各大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所以如何使高校学生的思想以及心理受到良好教育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主题班会的开展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种形式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主题班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深度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直到直到本世纪以降,才被正式命名。在国内学界,郭元祥教授最早明确提出“深度教学”的概念,此概念最初指的是超越符号表层以丰富教学层次、实现教学价值的知识教学。虽然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深度教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将“深度教学”移植到高中语文小说教学领域的研究仍相对阙如。在当下,由于网络时代语文教学发展的召唤、新课改背景下小说教学的诉求以及当前高中小说教学的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网络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严重危害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网络犯罪分工细化,帮助行为在网络犯罪中肆意盛行,在网络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表现出独立的社会危害性、法益侵害性。《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试图通过对网络犯罪中帮助行为的有效规制,进而遏制网络犯罪的发展势头。随着网络犯罪中帮助行为的独立入罪,帮助信
随着石油工业对降低成本、绿色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对于兼具压裂、驱油双重功效的工作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研究压裂-驱油一体化工作液体系,综述了返排液驱油体系和驱油压裂液体系的组成、驱油性能研究现状及现场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返排液驱油体系的构建均基于清洁压裂液尤其是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清洁压裂液;驱油压裂液体系包括清洁驱油压裂液体系、聚合物驱油压裂液体系、滑溜水驱油压裂